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古今之辩(4/6)

    荀忻眼见身边的一位儒生拔出簪在发髻上的毛笔,从袖中掏出卷轴,舔开笔锋,刷刷开始记录。
    一旁刘晔低声问他,“元衡以为,此二公孰能辩胜”
    再看身边挨着的几位都竖起耳朵,荀忻摇摇头,“不知。”
    按目前来看,郗虑引的经典原文更多,论据更充分,但孔文举也不是讷于言语的人。
    果然孔融开始针锋相对,诘难道,“诚如此,若以土为尊,以地为首。而大宗伯中,上下次序为天神、人鬼、地祇,为何人在地之前”
    孔融所说的大宗伯指周礼春官大宗伯,其中有句为,“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
    这一句中“地祇”的次序排在“人鬼”之后,而句龙即为“人鬼”。
    只听孔融继续道,“此与侍中之言相悖,是以,为何社主非句龙,而为地”
    他们俩你来我往,难来答去,郗虑所证明无非是地神很高贵,你句龙不配。
    而孔融所证,地神也没高贵到哪里去,为何句龙就不配
    既然孔融问到天地人的秩序,郗虑依然不虚,引经据典而答。
    两人辩难半晌,你来我往数个回合,最终辩到了道德层面上。
    郗虑说,假如句龙是配神,让其冒用地神之名,他难道不会良心不安
    孔融说,句龙明明是地神,贬本神为配食之神,良心该痛的是你才是。
    依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不欢而散。
    两位大佬走了,围观群众面面相觑,四散开来,回到自己的席位上,有人沉思有人喃喃自语。
    在场的人中有古文经师,也有世代为官的今文学者,两派与那二位一样各执一词。此刻垂头沉思,偶尔眼神相接,似乎有电光火花。
    经学是士人的根本,在士人心中维持本派学说的正确性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人表面上沉默,心里都在搜肠刮肚,只等回家写篇书信,联系亲朋好友,集思广益,辩倒冥顽不化的今学古学之徒。
    杨修回到父亲身边,旁观整场他若有所思,低声道,“论阳谋,因势利导,天下未有能及荀文若者。”
    此会过后,人人忙于辩论古今之争,还有谁有闲暇配合袁本初搞政治动作
    回答他的是食案底下他父亲敲来的竹杖。
    那边荀忻端正坐好,正准备拾起竹箸吃饭,一人径直走向他,停在他与刘晔案前。
    “足下治何经典”那位自带坐席的儒生向他一揖,彬彬有礼道。
    他忘了,“谈经夺席”还未结束。
    荀忻仔细看这名儒生,冲和有礼,气定神闲,但既然能过来问难,他猜测这人是治尚书的。
    五经之中,以易玄妙难懂,学的人最少。
    荀元衡合袖一揖,答,“治易。”
    “原来如此,在下治毛诗与夏侯尚书,请恕唐突。”那名儒生果然退去,转而去问刘晔。
    刘子扬并没有荀忻这种不学无术的心虚,坦然应战。
    “阁下治易”路过一位须发皆白,大概年过古稀的老儒生,含笑望向他。
    荀忻对上老人泰然自若、沉淀岁月智慧的眼神,沉默。
    说过的话,泼出去的水,他定然不能当场反悔。
    “然。”荀忻起身一揖,以示尊老,“先生有席坐否”
    那边正与刘晔辩难的儒生分心望过来,极热心地送过来一卷草席,“在下许久未见人辩易。”他又回来向刘晔揖道,“急于观战,改日再与足下一决高下。”
    “今日当为足下胜矣。”就这样随意决定不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