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忻望着这素不相识的吃瓜群众,无语凝噎。
老人朗然一笑,缓缓开口,“我亦多年未与人问难。”
“偶然来许都,赴此会,又耳闻阁下雅擅治易,不由欣喜”老人说了很长一段这些年学易的经历感想,不像是问难,倒像是来传道授业。
于是荀忻余光又见到那名儒生取下发髻上的毛笔,从袖中取出纸墨,刷刷记录。
旁边的人察觉这边的动静,渐渐聚集了一些人过来。
荀忻没想到现世报来得这么快,上一刻他还在围观别人,此刻形势逆转,这么快就变成了被围观的人。
他恭敬地听老者说话,不时答几句。荀忻的叔父荀爽荀慈明,同样是此时的硕儒,遍注群经,尤其精于易。
他记得原主曾读过六叔所注的易,繁杂难懂,极大地打击了原主一心向学的积极性。
但毕竟曾认真学过,他自称治易也不是虚言。
老人提了一些易理、象数,笑了笑,“人老记性差,本该问难,竟忘矣。”
“阁下治易,当知天文,识星象。”
他终于问道,“日月之形若何”
“如丸抑或如圆盖”
问及日月的形状,这题对荀忻来说本该极简单。但问难从来不是给个答案就行,它需要符合儒家逻辑的解释。
荀忻想了想,答道,“日月之形如丸。”
老人追问,“何以知之”
“以月之盈缺可知矣。”荀忻缓缓道,“月如银丸,本来无光,日光相耀于是有光。”
“月初之时,日在月之侧,光照月上,正面视之则如钩。”
“日渐远,所照处渐多,月光愈满。”
他低头看一眼食案上,碗碟中盛有枇杷。他拾起一只金黄圆果,向儒生借了毛笔,涂黑枇杷的一半。
“公请看。”他捏着枇杷的蒂,慢慢转动,“涂墨丸上,侧视墨处如钩,正视时则正圆。”
“故知日月如丸也。”
儒生接回笔,若有所悟,“原来如此,张平子所言浑天如鸡卵,不想日月也如丸状。”
所谓张平子即为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
老人笑了笑,捋胡须,“此说能自洽,善哉。”
他诘难道,“若如丸,为何相遇不相碍”
日月相遇却不相阻碍,当然是因为它们不在一个运行轨道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运转;地球是太阳的行星,绕日公转。
他总不能跟古人解释“万有引力”
荀忻想起易,求助于万能的“气”,解释道,“日、月,气也。”
“有形而无实质,因此相遇而无阻碍。”
“善哉。”老人拊掌道,“多年未遇良才如卿者。”
“此席当让于卿。”
荀忻哪里接古稀老翁的坐席,起身阻止,忙道“不必”、“不敢”。
老人见荀忻容貌年轻,又不在公卿席中,以为是未出仕的世族子弟,有心收他为关门弟子。
“刘洪斗筲之才,忝为山阳太守,不知阁下姓名”
刘晔一直坐在邻座旁观,敏锐察觉到些许误会,未免大家尴尬,他拱手帮荀元衡介绍道,“此为高阳亭侯,骑都尉荀元衡。”
老者有些意外,也有些遗憾,“原来是荀侯当面。”
“幸会府君。”骑都尉秩比二千石,官衔低于太守,更何况此时的太守几乎等同于割据一方的军阀。
那名记录的儒生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