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 为了咱节日党的信誉(3/6)
来,除了给朕带得这蜜果,还有什么新鲜事说给朕听吗”

    云曜心中惊讶“难道真被迟归猜中了,皇上这是要问我通州的人文风情了,真神也”云曜心中庆幸,幸好没隔太久,那首诗还记得,他回答说“皇帝叔叔,通州有首诗人人都随口可诵,这算不算新鲜”

    “嗯念来听听。”

    “当春天地争奢华,千林翠园接天花。双簟珊瑚盘龙斗,壮丽天府玉皇家”

    “啪。”越妃手边的茶碗摔落地上。

    更新

    武帝的目光停在她的脸上,越妃浑身一寒,俯身至地“皇上恕罪,皇上恕罪。”然后忽的像是醒过来了似的,头叩如捣葱“皇上明鉴,皇上明鉴。”

    武帝看进云曜的眼睛,手轻敲了两下,说道“今日难得一家团聚,朕只想好好陪你们吃顿饭,可惜越妃身体不适,不如就先回去吧。”

    越妃起身,头上的钗环坠下,她跌跌撞撞的走了出去。

    她这一走便是一番腥风血雨,五日后越氏一族因收受贿赂,欺男霸女,残害百姓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被皇上朱批斩立决,通州百姓自是大快人心,拍手叫好,对皇帝是感恩戴德,高呼圣明。

    然而越氏一案中武帝的霹雳手段令很多人百思而不得其解,武帝在位多年,越家的贪是算不上死罪的,就算是横男霸女鱼肉百姓极尽奢靡,也顶多是一贬黜,何至于灭族,甚至连宫中的越妃都不得幸免。不解之余,大家就只能把武帝的霹雳手段归咎于太后的影响力,归咎于太后和武帝对福王的偏纵。这些猜想导致了后来西宁朝野流传出了一句“千惹万惹,莫惹福王”的话。

    但这不解当中却不包括庆贵妃,她清楚明白的知道正是那首诗成了越家的催命符。

    那首诗里最要命的就在那一句“壮丽天府玉皇家,”生生犯了武帝心中那最隐秘的忌讳。

    武帝自生病以来,一直缠绵病榻病情时反时复,武帝病痛难忍之余便开始乱力鬼神,他时时思虑是不是他做了什么错事,以至于遭到了天心厌弃这当口越家的“玉皇家”撞上来了。

    武帝找到了一个倾泻口,啊,原来是你家的僭越折了朕的福,原来是你家夺了朕的天恩原来是你家的错

    如果说自己之前的那番话,是砍在了帝王家那根敏感度的神经上,给武帝种了根猜忌的刺;那么那首诗无疑是斩断皇上那根紧绷弦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病榻的怨恨,甚至可以说是怯懦,越家成了武帝这些负面情绪的承载者,成为了他祭天地,挡鬼神,去煞气的一个物器,到最后,诗的真假甚至存在与否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越家灭,皇帝心安。

    谋之根本在于“谋人之心”,庆贵妃不能不感到胆寒了,是谁如此精确地掌握了武帝的心思,将这场精心策划的滔天风波用一首诗轻描淡写的逆转了向。还是这个云曜真的是天底下最有福气的福王到底是大智若愚深不可测,还是天意眷顾不可违这成为了庆贵妃心中的一个谜,也令她对福王存了几分忌惮。

    当然有谜就肯定有破谜者,在梅岭花开,天山未雪之时一个人走进了锦华阁,他以茶为墨,在江淮王面前写下了个字。

    彼时月色无声无息的洒在江淮王的脸上,交织出一张漫无边际的密网。

    东海何曾有定波,始知天意动干戈。

    这自然都是后话了。

    回到此时,福熙阁内,越妃离去,武帝慢慢的说道“人人都说福王妄为胡闹,但在朕看来,这孩子最重情义,秉性纯良,没有半点机心。比起那些奋力出头,结党营私起来,他那点胡闹算什么,那些说朕纵着他,宠坏他的,才是些糊涂虫”

    武帝的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