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八十一章 轻徭薄赋害穷民,与民休息多虚耗(2/6)
的很。

    朱翊钧就是少壮派的头子,这帮人连出身讲武学堂的庶弁将都敢弹劾

    简直是欺天

    “陛下,京营副总兵李如松发来了奏疏一封。”冯保将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的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这本奏疏的内容,冯保已经看过了,十分的大胆。

    “哦”朱翊钧拿起来奏疏,看了几行字,就乐了起来。

    李如松对京堂之事也不是一无所知,这次言官们的连章弹劾,也在李如松的预料之中,他既然敢这么干,就是有应对之法。

    而这次李如松在奏疏中只字不提朝官的攻讦,但字字句句都是在应对朝官的攻讦。

    “有意思,有意思,李如松这个家伙,也终于学会迂回了而且是对大明的文官最擅长的辩经之道,选择了迂回,好好好”朱翊钧拿着奏疏连说了三个好。

    相比较李如松这本奏疏的内容,朝臣们的攻讦,朱翊钧对李如松的成长更加欣喜。

    李如松没有正面回应朝臣们的攻讦,而是迂回,他的这本奏疏核心就俩字,加税。

    以公五、民四、地主一展开分配。

    也就是朝廷的藁税为50,地主的佃租为10,剩余的40为民自有,苛捐杂税一律摊入田亩之中,这是王崇古均田役疏。

    “臣曾就学长崎总督徐渭,天资愚钝而不得寸进,常引徐总督扶额叹息,臣问徐总督,为何三十税一,天下百姓仍然颠沛流离以致于辽东多关内汉民投奔,徐总督久坐无言,无法应答,臣愚钝,至而立之年,终解少时之惑,皆因朝廷税轻所至。”朱翊钧念了李如松奏疏的第一段。

    大明田赋,三十税一,这是很好很好的仁政,但是如此低的税赋,百姓仍然生活困难无比,到底是因为什么

    李如松在保定府看了许久,终于看出了点门道来,都因为朝廷的税赋太低了

    “汉书食货志有云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何解自汉起,朝廷三十税一,实际乡土之间则为十税其五,名义为三十税一,黎民负担却不减分毫;名三十税一则朝廷弱,实十税五则豪民强;穷民苦力担税未变,豪民强,朝廷弱,天下疲惫。”

    朱翊钧又读了一段,他指着奏疏说道“你看到了没李如松在引经据典,哈哈,若是让徐渭徐总督知道了,怕是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到了王朝末年,都伴随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朝廷穷的当裤子,世家大族富得流油,最后就是天下大乱,群雄蜂起,致使生灵涂炭。

    徐渭对李如松的读书就四个字,两眼一黑,实在是有点朽木不可以雕也,熊廷弼那样文武全才,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李如松自己有武力在身,就越不喜欢读书了,徐渭也管不了,最终李如松也就是识字而已。

    现在,李如松学会引经据典了。主要是戚继光俞大猷的言传身教,戚继光是手不释卷,闲暇的时候就会读书,李如松渐渐发现,戚继光的才智不完全的来自于天赋异禀,还有不断的学习,这让李如松感触极深。

    不用人劝,李如松自己就开始读书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李如松学会了贱儒的手段。

    引汉书所云,就是证明这种现象,自古就存在。

    “豪民越强越兼,越兼越强,朝廷轻税,则豪强恒强,反而加剧兼并之祸”朱翊钧读着读着发现李如松说的还有几分道理。

    李如松在奏疏里的从供需角度出发,基于矛盾说,从两个视角去观察了这个问题,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则是朝廷收的少,豪民收得多,那豪民一定会比朝廷强,那朝廷还想管豪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