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3/4)

    在后来刘备攻下成都之后,益州大族为了讨好刘备,维持自身在当地都江堰的所有权。

    他们纷纷建议将成都城内屋舍和城外园地桑田分赐将士,想以此利益均沾之举来堵住刘备麾下大臣的嘴。

    但可惜那些大族的建议,却遭受到了以赵云为首的一众大臣的反对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在这之后,逐渐将势力触角遍及成都平原的刘备与诸葛亮,才渐渐发现了当地大族的猖狂之举。

    这一举动对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人来说,显然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他们君臣二人为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可能对众多百姓家破人亡的举动无动于衷。

    于是乎,一部蜀科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应时而生。

    这部主要打击豪强利益的法律一经发出,那些往日霸占都江堰,鱼肉百姓的豪强瞬间遭受灭顶之灾。

    在蜀科颁布之前,蜀中豪强士大夫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

    在蜀科颁布之后,诸葛亮一反温和常态,他厉行先理强,后理弱的策略。

    理强便是力行法治,限制和打击专权自恣的官僚及豪强。

    理弱则是努力扶植农民,发展生产。

    借助蜀科这部法律,诸葛亮以“先定罪、再发兵”的方法横扫了一遍那些霸占都江堰的豪强大族,将都江堰重新解放了出来,并最后派兵镇守。

    自那之后,诸葛亮亲自重新规划成都平原各地水渠,将都江堰的水再次真正用到当地民生之上。

    并且诸葛亮借清理一部分豪强的时机,将大量本来被强买强卖的田地以及人口给解救出来,从而令成都平原附近的民生渐渐得到稳定。

    自此,蜀中人民大乐,皆感恩诸葛公之德政。

    在诸葛亮的执政之下,成都平原“沟血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重新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蜀地本来就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之饶,加上诸葛亮的精心治理,农业产量很高。

    处于都江堰灌区的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保持着高达亩产三十斛以上的记录。

    而同时期的曹魏与孙权治下,水田亩产的最高记录,还没这一半

    在糜旸的视线中,众多身穿麻衣的百姓正埋头在脚下的田亩中劳作着。

    若是仔细看,他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都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何谓安居乐业

    脚下有田,手中有粮,这便是所有百姓最向往的安居乐业。

    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给他们的。

    在诸葛亮执政之前,这众多百姓大多还是豪强大族的佃户,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一生辛苦劳作,可能都不能有一粒属于自己的粮食。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自己成为了田地的主人。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恢复,先汉文景之治时天下富庶的盛世场景。

    所以哪怕诸葛亮明知道屯田收获的粮草更多,但自他执政以来,并没有大规模在蜀中开展屯田之策。

    若说屯田,蜀中沃野千里,并且因之前战乱,从关中逃来了大量无田之百姓,实在是具备屯田的一切天然条件。

    但诸葛亮深知屯田之策一开,长久以往,监督废除,且官侵民利,最后定然会令百姓受到莫大的伤害,这完全违背了当初他出山的初衷。

    在大军进入成都平原的地界之后,远处那座壮阔雄伟的成都城的轮廓已经若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