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2/4)
  而在军鼓响起之后,在另一处与关平等人告别的糜旸,立马扭头朝着那开始行动起来的万人队伍看去。

    在看到刘备的王驾已然开始启程之后,糜旸当即对着对面的关平一拜道“坦之,吾要走了。”

    “将来再会。”

    说完后糜旸一扯缰绳,而后拨转马头,就朝着前方的王驾队伍中而去。

    看到糜旸离去的背影,关平站在糜旸身后高喊道“子成,保重”

    关平的声音顺着微风飘到糜旸的耳中,糜旸听到这嘱托后并没有回头,他只是举起手中的马鞭挥舞,以示告别。

    在朝阳的照射之下,糜旸扬鞭的身影化作一道模湖的光影,最后消失在荆北大地的地平线之上。

    从襄阳城出发,先南下至江陵,汇合早已在江陵城外等候的李严大军,两军最后合成一股近两万人的长龙队伍,朝着益州而去。

    在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行军之后,在越过重重丘陵山脉之后,这支浩大的归乡大军终于迈入了广袤的成都平原之中。

    在刚进入成都平原之中时,在大军中的糜旸就感受到一副与荆州油然不同的景象。

    广袤的平原之中,有一条刚刚修葺的宽达十数丈的官道直通远处的成都城。

    而在这官道两旁各自分布数万亩田亩,在那数万亩田亩之中,许多水渠在诸葛亮的亲自规划之下,穿插在这数万亩之中。

    为了保证农业丰收,诸葛亮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灌既事业。

    成都外有一都江堰,乃战国时秦蜀郡太守李冰所作,自都江堰建成以来,它一直是川蜀农业的命脉。

    在刘备执掌成都之后,诸葛亮一方面实地考察,命人修葺改良都江堰。

    另一方面诸葛亮将都江堰当做蜀中农业的命脉,征召丁士一千两百人守卫,并设有堰官。

    糜旸的堂兄糜威便担任过第一任都江堰官,负责守卫都江堰的安全。

    这一举可谓是前无古人的。

    而诸葛亮有此举,乃是有着深刻的背景。

    都江堰自建成以来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既,雨则杜塞水门,于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

    但是这一幕却在刘章父子执政之后,发生了改变。

    第一任益州牧刘焉乃是外来人,他为了得到蜀中大族的支持,因此对蜀中大族十分放纵,而刘章性格本就优柔,这一点在他继任益州牧之后更为显着。

    在刘焉与刘章连续的宽容放纵之下,蜀中豪族的行为越来越过分。

    谁都知道都江堰是蜀中农业的命脉,那些蜀中豪族为了掌握这个命脉,竟大多联和起来,派遣家中部曲驱赶都江堰附近的普通百姓。

    本来都江堰是旱则引水灌既,雨则杜塞水门。

    但在那些蜀中豪族的把持下,都江堰完全违背设计初衷,成为他们谋利的私器。

    “从则引水灌既,逆则杜塞水门。”

    更绝的是,那些蜀中大族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竟然在将都江堰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后,私自四处开挖水渠,将所有的水都引入自家的田地中。

    本来来自岷江的水在都江堰的作用下,“穿二江成都之中”,结果在那些蜀中大族的骚操作下,变成“穿二江私田之中”。

    在那些蜀中豪族掌控都江堰的情况下,因为许多百姓的农田得不到水源的补充,导致田地大量荒芜。

    荒芜之下,百姓无粮食收入,最后只能卖田给蜀中大族。

    最后田卖完了,百姓只能将家人及自己卖给蜀中大族作奴婢、附庸,以维持生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