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3.迁都 天子戍边(2/3)
某种意义上朱棣也算洗脑包上长了个人

    judy judy,hay forever 如果永乐帝的辉煌故事到此结束,登基后表现平平,那在后世眼中他也仅仅是个成功篡位的藩王,靠超人的军事手段得天下,武功惊人是真的,但靖难绞肉机也绝非空话。

    自古内战最令人痛惜,王朝内部围绕权力进行的斗争更是老套得教人生厌,毕竟王权更改这样的事与小民关系实在不大,普通人想要的是活下去。

    但永乐帝的传奇才刚写下注脚,迁都北京,五征漠北,平安南,下西洋,组织编撰永乐大典,矜矜业业工作几十年,文治武功都挺牛,绝非所谓“仁宗的征北大将军”,胖儿子在永乐朝权势有限。

    就是运气不咋好,永乐大典丢失,下西洋中止,儿孙有优点也拖后腿,堡宗更是惊天巨雷炸塌了三大营。

    本以为到这就结束能安心躺着了,百年过去,又一次小宗入大宗将朱棣原本的“太宗”名头换成了“成祖”,嘉靖帝轻松一改,老祖宗悲伤五百年。

    这下连二哥三哥都换了种怜悯的目光看朱棣,人生世上岂能无忧,遇上些烦心事也就罢了,但朱棣这群能让祖宗悲伤几百年的儿孙还是少数。

    朱元璋原想宽慰他,想到这些也是自己的后人,再忆及堡宗做的糟心事,只想把朱棣尚未出生的儿孙也拎过来教育一通,深觉家门不幸。

    他咳了咳,打算等天幕结束就把老徐叫来问问,早听说徐家女才德兼备,既有佳妇,他这个当爹的让他俩培养培养感情,也算提前成就佳偶了。

    吕震记性颇佳,正试着将已知信息串起来。

    在后人的刻板印象中,陛下在靖难发生前就在府中锻造兵器,堪称猖狂,靖难四年一路平推,遇事便有奇异天象来助,靠建文的心软和李景隆的放水赢得战事。

    宁王是陛下骗来的,攻城是看到高皇帝的神牌才放弃炮轰的,登基后先是丧心病狂地砍了方孝孺十族,后来又成了太子手下的征北将军。

    怪道后人说陛下是洗脑包上长了个人呢,吕震总觉得天子背上骤然沉了不少,决心以后绝不能再以祥瑞请贺,免得惹陛下不乐。

    被臣子揣摩喜怒的朱棣却平静。

    他以藩王之身登临天下,担了许多口诛笔伐,本也不惧这些,只笑文人面对他时木讷不敢言,背后却唧唧歪歪尽写酸事。

    后人误解又如何抹不去的终究抹不去,青史自知。

    当然,若子孙能再出息些就更好了。君王怅惘,世无一代能成之基业,大典丢失还能阻止,儿孙事便不知天幕会不会细说了,至于庙号他忍了又忍,还是按捺不住,提前悲伤了起来。

    嘉靖朝的朱厚熜心平气和:“福生无量天尊。”

    先说迁都北京吧,很多朋友不理解,把都城搬到他大本营的事儿,怎么就成功绩了。

    在朱元璋登基后,北平就很受重视,元人是被打跑了,但没打光,依然虎视眈眈。朱元璋先后派徐达朱棣镇守于此,为的就是抵御依然有“引弓之士”和“归附部落”的元人。

    老朱想迁都,也让朱标出去巡视过,没迁成,朱棣登基后花了十几年,移民,治河通漕运,造宫殿城阙,在政治、经济、交通、人口、建筑等方面排除万难迁都,方有后世口中“天子守国门”的“刚明”。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永乐帝迁都北京都有抗击北方蒙古、巩固边防的原因,再加上建文帝对江南大幅度的政策倾斜,北方经济属于弱势地位,而南京距北方太远,很难有效把控。

    但还有一重,是在少数民族政权破裂后,作为多民族国家要完成的民族融合。北平曾是元朝国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