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故意不避开谢迁的儿子谢丕,其实另有打算。
在他想来,作为一个父亲,谢迁必然会在儿子面前保持威严,给儿子灌输忠君报国的思想。谢丕在前,谢迁便不会做一些为私利而不顾大义的举动。
要知道平时谢迁对沈溪任用的态度是沈溪小儿乃我钦定接班人,不能去西北送死,只能找安全的地方当官。
谢迁虽然聪明透顶,但一时间也未想到刘大夏的“险恶用心”。
刘大夏说及西北战事,提到三边总制换人的问题,谢迁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当着儿子的面驳斥刘大夏的意见。
谢迁恶狠狠地瞪着刘大夏,无声地进行声讨。刘大夏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继续侃侃而谈,好像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有错。
等刘大夏讲完,谢迁冷冷地说道“刘尚书既然说及西北三边总制人选,那老夫便跟你说道说道西北之地乃雄龙汇集之所,连刘尚书你当初在西北时,怕也不好应付官场中事吧”
谢丕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恨不能记下笔记,将这些交谈的内容多温习几遍,领悟其中精髓。
刘大夏眯着眼,道“于乔何出此言我当初奉旨往西北时一心领兵作战,至于你说的官场事应该是京城这边更难应付才是”
谢迁这下心情更糟糕了,他瞪着刘大夏,目光好似在说,你少在这里装糊涂,以为我不知道你当初在三边时境遇有多糟糕过了一会儿,谢迁才道“西北勋贵众多,随便一个总兵都是累世公侯,普通官员在西北完全镇不住场面,必须派有声望有资历,而且能服众的朝官去才行”
“哦”
刘大夏显得很好奇,问道,“那于乔认为谁去最合适”
这个问题勾起了谢丕强烈的好奇心,他看着自己的父亲,想知道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是谁。
谢迁顿了顿,自然而然地说出一个名字“沈溪”
这回答太过直接,让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刘大夏目光呆滞,心想“谢于乔这是哪根筋不对,这次调沈溪往西北,他居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下来了”
“咳咳”
刘大夏咳嗽两声,问道,“于乔认为沈家郎最合适,可有缘故要说沈家郎,虽有能力,有功勋,但论资历却有所不及,去了西北未必能镇得住那些王公贵胄”
谢迁道“沈溪在西北参与之战事,皆以大捷收场,莫说大明将士,就是鞑靼人对沈溪也忌惮无比。他离开西北和京城,往西南去,又打得风生水起,连战皆捷,如此功勋,调动西北难道非最佳人选莫非朝中还有比他更合适之人”
“嗯”
刘大夏被问得说不出话来。
其实刘大夏的想法跟谢迁一样,这西北三边总督的位子,除了沈溪外,让别人来担任都不合适。
至于沈溪现在担当的湖广、江西两省总督,就对大明的重要程度而言,远不及直面蒙元残余并屏蔽京师的三边总督紧要。西南之地虽有叛乱,却不过是癣疥之疾,根本就不需要沈溪这样的奇才镇守。
谢迁看着刘大夏道“怎么,刘尚书你回答不出来”
刘大夏本来要给谢迁个下马威,现在却被谢迁将军,让他有些下不来台,但他很快将情绪转变回来,笑道
“于乔言之有理,西北的确是沈溪去做三边总制最合适。之前几年他对鞑靼人的战事未尝败绩,如今在草原上,沈溪之名可止小儿夜啼只是于乔,沈溪作为你孙女婿,若是在西北出什么意外该如何”
谢迁嗤笑一声,看了儿子一眼,发现谢丕正一脸热烈地看着他。
谢迁拍着胸脯,作大公无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