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先生同意考核沈溪的学问,但表示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一样会拒绝,之后沈明钧夫妇忐忑不安地带着沈溪到了“学而学塾”。
冯先生名叫冯逐,字话齐,四十出头,给人的印象并无苍老之感,也无严谨治学老学究的作派。他一袭蓝衫负手而立,颇有长者威仪,板起的面孔让人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沈明钧恭恭敬敬地递上名帖和拜师帖,冯话齐示意让夫妇俩站到一边,转而看着矮小的沈溪,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读书人腰板要挺直,头抬起来。”
话说得干净简练,并没有老学究子曰诗云出口成章的深奥,全是简单质朴的白话。沈溪有些无所适从,面对老师不是应该弓着身子表示谦卑吗昂首挺胸算是个什么事儿儿
见沈溪愣住,周氏赶紧提醒“憨娃儿,快挺起胸,抬起头。”
沈溪只好照做,目光正好与冯先生审视的视线碰撞。不过听从吩咐,他并没有转过头,与冯先生对视了一会儿。
“不错,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冯话齐收回视线,满意地点了点头,将负在身后的双手亮了出来,原来这会儿他手上提着把戒尺。
沈溪心想,就算冯话齐再严厉,也不能到见面就打的地步吧
冯话齐问过沈明钧关于沈溪读书的时间还有开蒙所学的书籍,沈明钧不太懂,最后冯话齐问沈溪“你读书一年有余,读了什么书”
沈溪恭敬回答“回先生,读了论语。”
“哦,算算时间,一年也该学了全篇,还有别的吗”
沈溪想了想,回答“先生教过孟子其中几篇。”
“哦”
冯话齐略微惊讶,“学了全篇论语,正该学释义,却转而教你们孟子,这先生未免有些太过着急了。你且讲你所学的孟子,背上一篇来听听。”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沈溪依言背了,却是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这一篇篇幅很长,沈溪背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吐字清晰,朗朗动听。
待沈溪背过之后,冯话齐满意地点了点头“意思懂吗”
沈溪不敢表现得太卓越,没有丝毫迟疑便回答“先生尚未教授。”
冯话齐略微颔首,转身来到案桌前,招呼一声“过来,把你刚才背的写下来,能写多少是多少。”
沈溪走上前,按照冯话齐的吩咐把他背诵的内容逐字写下来,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没有写得太快,也没有写得太好,字体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下笔略带无力,但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难得。
写了大约一刻钟,沈溪已经写下了大约两百个字,冯话齐摆了摆手“不用写了,这学生,我收下了。”
沈明钧和周氏喜出望外,赶紧过来道谢,让沈溪拜师敬茶,而后将束脩奉上。待拜师礼节过了,冯话齐道“此子甚为聪慧,我打算让他直接随蒙学三年的学生同读,二位不会有何意见吧”
沈明钧和周氏大概听明白了这是准备让沈溪“跳级”,对于家长来说,肯定是希望孩子能更早接触到高深些的知识,当然不会反对。
冯话齐没有让沈溪马上入学读书,而是让他回家准备一下,等明天一早再来学塾。
拜师顺利,周氏非常开心,回到药铺后一直跟惠娘说拜师的细节。
惠娘边配药边笑盈盈听着,说到一半周氏突然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