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1/4)
    翌日, 格式馆。
    温恪坐在书学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耷拉着眉眼, 无精打采的。昨夜下了一阵雷雨, 他似乎没睡好。
    今日早课,讲学的正是给温恪打“甲等第一”的容仪。老先生年近古稀, 却依旧精神矍铄。他着一件苔绿色直缀, 手中一卷很旧的中庸, 鸡皮鹤发, 仙风道骨。
    沈绰坐在温恪前桌, 鬼头鬼脑地往后瞟了一眼,小声喊他“喂, 甲等第一”
    温恪不耐烦地看着他“有事”
    沈绰转回去,撕了半张宣纸,埋头写着什么。
    温恪没兴趣理他,趴回桌上。大半个上午过去了, 温小郎君什么也没听进去。明明得了学测第一, 可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容仪今日讲的是中庸第十三。温恪愣愣地盯着课本上一行“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神游天外。
    这课本如今爬满了他写下的笔记。温小郎君长得人模人样, 剑眉星目, 顾盼神飞, 这字却丑到不堪入目,简直丢人现眼。
    漂漂亮亮的温小郎君敛容肃坐,一本正经地看着那獐头鼠目、长虫一般的字迹, 从怀里很小心地摸出一叠旧纸,抚平摊开在桌上。
    这叠旧纸正是那只绿檀木匣里的东西,一共五张。以温恪口是心非的臭毛病,他才不会把这匣子扔掉呢。
    第一页边角处写着“丁亥年九月廿二”,正文部分,恰是对中庸第十三的注解。
    旧纸上的字很好看,像一位冷冰冰的美人,却熨帖到温恪的心坎里。
    温恪很爱惜地将旧纸与课本并排放着,冰美人一样的字和他獐头鼠目的长虫靠在一起,恰如隔着七年的时光,那人陪着自己读书一样。
    他既欢喜,又难过,说不出心里究竟是何滋味。
    温恪铺开一张新纸,执起毛笔,笔尖在砚台舔了墨,照着那微微泛黄的旧纸,一笔一画地临摹。
    他的神情专注而虔诚,就像半个月前,在书桌上刻下鹤仙时一样。
    温恪抄下第一句“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倘若绿檀匣主人的“道”已没有了,那他温恪的“道”,又是什么呢
    温小郎君笔下一顿,忽然不明白自己读书学习究竟为了什么。
    为财可平章府并不缺钱,就算父亲致仕,也饿不死温恪。
    为名临江温氏看重声名不假,可这些浮名于温恪又有何用呢
    他倒是宁愿做个寒门子弟。倘若匣子的主人真是鹤仙儿,他便能与父亲口中“出身寒门”的哥哥平等相交了。
    忽然,噗的一声,一个乌漆墨黑的纸团被丢在他桌上。温恪手一抖,本来笔法硬挺、瞧着还算凑合的悬针竖立马飘得像大风刮过的柳枝。
    温小郎君好看的眉头皱起,烦躁地“啧”了一声。扔纸团的正是坐在前桌的沈绰。这东西他写了大半天,也不知在搞什么名堂。
    温恪将揉得皱巴巴的纸团摊开,刚读到一行“翘课”“鼎泰号”“上京城”,忽听得一个沧桑老迈的声音缓缓道
    “温恪,你来说说。”
    温小郎君吓了一跳,欲盖弥彰地把东西团在手心。他方才没注意听讲,也不知先生讲到哪边了。
    他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学生不知。”
    周围响起一片窃笑声。孟回坐在第一排,闻言捏紧了笔杆。自行香雅集之后,他日日苦学不辍,是冲着学测甲等第一去的谁能料到,最后功败垂成,竟输给一向不学无术的平章公子。
    赞叹与褒奖从来都是属于第一名的,孟回既屈居第二,更出身寒门,剩给他的什么也没有。倘若温恪拿第一凭的真才实学也就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