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3. 第三十三章 。(3/4)
被一把火烧了。

    如今,我们只能根据古籍的零星记载去推测,它虽比不过紫禁城皇宫,但能让后来的皇帝去游玩,居住环境必定不错。

    朱祁镇入住南宫七年,生了三男六女。除了一个女儿早夭,其他孩子都活得好好的。三个男孩比朱祁钰活的时间都要久。

    这样的生活要说让人不满意,也不会是物质上的,缺少的是自由与大权在握。

    对比来说,紫禁城内的朱祁钰应是非常羡慕哥哥的子嗣颇丰。

    站在后世的角度回望,朱祁钰做皇帝比他哥好太多,知人善用,励精图治。

    简单举几个例子。

    于谦首创团营制度,对京城军队的三大营进行改制。后有明史夸奖,“兵将相习,其法颇善”。

    巡抚王竑兼理两淮盐税,在赈济灾民上不遗余力。以百姓为先,救灾如救火,敢先斩后奏,没有圣旨就开粮仓赈灾。

    朱祁钰事后没有责罚,反而立刻派侍郎邹干火速赶往灾区,听从王竑差遣。

    在用人方面,他也敢启用徐有贞。即徐珵,在土木堡之变后提议南迁的那位。

    徐有贞为规避曾经的政治污点改名,被朱祁钰派去去治理黄河水患,且颇有建树。

    朱祁钰作为皇帝,成绩尚佳。

    比他的哥哥朱祁镇肆意重用王振等宦官,不分是非曲直以一己之私治国要强多了。

    不过,权力的会进一步增长。

    当朱祁钰不只想自己坐皇位,而且想彻底取代朱祁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帝位在自己这一支血脉延续下去,情况就变得不同。

    水镜前,朱元璋与朱棣已经被气到快昏厥。

    听到朱祁钰生出易储的心思,脱口而出“不要”、“不可“

    这不是要维护朱祁镇的血脉正统性,正因希望朱祁钰坐稳帝位才不希望他做傻事。以其性情,此举必会把他推入深渊。

    果不其然,接下来听到接一连三的噩耗。

    水镜由于朱祁钰的得位方式特别,登基之前就有了太子朱见深的存在,他想成功易储,要么忍到底要么狠到底。

    偏偏,朱祁钰都没做到。

    该忍的时候,朱祁钰没忍。

    他只有一个儿子朱见济,生母是贵妃,而不是原配皇后。

    废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朱见济,必然不容易。应该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与大臣们斗争折腾一大圈,万一新立的太子早逝了呢

    往阴谋论讲,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浸淫宫闱多年。她能让宣宗废了胡皇后而自己上位,绝非简单角色,就不担心她搞搞暗杀吗

    往医学常识说,小孩能健康长大不容易。谁能保证小孩半途不会感染疾病,一命呜呼。

    何不等一等,有第一个儿子再谈废朱见深的太子位,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祁钰却不够忍,在景泰三年就废汪皇后,废朱见深的太子位,改立八岁的朱见济为太子。

    尴尬情况果然出现了。仅仅一年,朱见济病逝,而后朱祁钰再没生子。

    要说狠,朱祁钰也做不到。

    做不到索性没把朱祁镇一支全除了。鱼死网破,反正自己没儿子了,改立藩王之子上位也行。让朱祁镇把罪己诏给下了,斗倒孙太后,彻底掌控宫闱。

    这些朱祁钰都没做成,或者说他的性格本就不可能做到。

    狠不够,忍不足,最后让夺门之变上演。

    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曹吉持有孙太后的懿旨,发动了宫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