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彼时还年轻的张居正一开始是还没有想过要变法, 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为那个充满痛苦的世道而动容。”
“那时候还年轻的时候张居出门游历,在游历的时候他就慢慢开始发现了各种社会问题, 他在荆州府题名记说“田赋不均, 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而这一切使他未来从政道路坚定了理想。”
李一摇头道“其实明朝到万历登基时,已经立国两百年了, 按照王朝周期性来说,这几乎已经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 大明能再延续多久谁也不知道, 而彼时的世道如何呢
政治腐败、边防松弛, 民穷财竭, 可以说大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局面了。
也就是说, 这时候只要随便来个天灾, 大明可能就撑不下那种,而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 或者说是起义。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居然能迎来张居正, 也着实不可思议,这改变了大明的国运。”
“当时的张居正也洞彻了这些,他指出那个时期社会存在五大积弊, 也就是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
“就是说当时吏治的腐败, 官员朋党成群, 而朝中大臣趋炎附势谄媚成风,互为倾轧,党争日烈。
地方官员则毫无为民之心, 他们贪墨公款,无补时政,而土豪劣绅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世道下导致土地兼并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王公贵族、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当时有歌谣是这么唱的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
是不是很可悲,而这就是那个世道,一个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世道。
在这样的社会下,朝廷的税收日益减少,但支出却与日俱增,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
还有就是军费问题,当时大明的军费支出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
而据说当时的现银只够3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这意味着这个时候明朝的财政已经拮据到濒临崩溃的地步。
彼时北方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而南方局部骚乱时作,中原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可以说,大明是在慢性死亡了。”
“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意识到问题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有没有魄力解决是另一回事。
而绝多数人都无能为力,也没有那个决心去改变,只是麻木的、随波逐流的等待毁灭的那一天到来。
可这个时候的大明遇上了张居正,他告诉所有人,他有这个决心。”
“张居正当上首辅之后,就辅佐皇帝进行了十年改革,这是一场大明前所未有的风暴,涉及到所有人,张居正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万历新政,也就是张居正改革。”
“改革之初他就决心先整顿吏治,这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确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