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送东阳马生(3/4)
   无论是策论、刑名、墨贴、经义都是可以从书中学到的,当然世家子弟,官宦人家肯定有其优势在,但这个优势只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

    即便是杨清源这个大周最大的关系户,也参加了难度最大的会试,并且以经义,诗词,策论,刑名四科,让原本对此有疑义的主考官钱牧谦心服口服,摘得会试第五名。

    相当于自主招生,但是也参加了特招的笔试和面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以杨清源并没有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斥,而是将他视为正常及第的进士后辈。

    科举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其优越性是无法代替的,为社会下层民众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相比于所谓的九品中正和举孝廉,科举的公平性不知高了几何

    所谓九品中正,是以中正官对于地区的人才进行评价,称为中正定品。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即家世、行状和定品。

    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被品评人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行状,就是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定品,就是确定品级,由中央分发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中正定品后,将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保存,作为选官的根据。

    在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家世,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就是所谓考察人才综合素质。

    科举固然有万千不好,但他确实相对公平的,乃是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对于科举有所异议的人,提倡素质教育,选拔综合素质人才的,取缔科举的人,非蠢即坏

    不提京师之中的一场小小变故。

    杨清源此刻已经来到并州北部,再向前就是云中都护府了。

    曾经的天策军就是驻扎在此处的,但是因为北境之战的大捷,所以天策军的防线向北推进了两百余里,大片的草场被大周所占领,可以培养更多的优质战马。

    这也是设立云中都护府的重要意义之一。

    马上就要到天策军的营地,这就是杨清源何为执意要来北境的原因。

    在神策军和神武军不能轻动的情况下,只有天策军南下才能破局,但是此刻的天策军被梁王的大军死死缠住了。

    即便是李承恩想要放弃云中都护府的防御,梁王察罕帖木儿也不会让他如此轻易地离开。

    只要并州失陷,那天策军就相当失去了后援,梁王就是靠磨都能磨死天策军。

    杨清源来此当然不是为了击破梁王,现在的梁王就学司马宣王的战术,坚守不出,可一旦李承恩所部有会退的迹象,梁王便会挥师追击,死死咬住李承恩。

    所以李承恩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适当的时候抽调兵力缓缓后撤。

    但是半个月的时间,李承恩才仅仅抽调了两万人马。

    杨清源思考半晌,再次快马加鞭向着天策大营方向赶去,他要去说服赵敏,让梁王撤兵。

    半个时辰之后,杨清源已经赶到了天策军大营之前。

    一路上,天策军的游骑、斥候已经发现了他,但是之前在北境之战中,杨清源名声大振,而杨清源的三弟子杨过又是游骑出身,所以不少人都认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