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送东阳马生(2/4)
矣当然若是能单独成传,自然是求之不得。”

    说到最后,马周赧然,能在史书之中,单独一传的不是名臣贤相就是奸佞巨贪,这口气未免太大了些

    “好志向”声音厚重的老者开口道,“求学立志,此乃是我们读书人的楷模,今日老夫以一拙作与诸君共勉。”

    随即老者让人取来纸笔,在桌上写了起来,边写边诵读。

    “余幼时即好学,然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抄笔录,录完即还,不敢延迟。天寒砚冰,手指寒而不可屈伸,亦不敢有所懈怠。因此,人多以书借余,吾得以遍观群书。及进学,慕圣贤之道而不可得,又无名师指点,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在场之人都安静下来,静听老者诵读。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众多。余只得立侍左右,不得坐,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及书院,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绒嗅,烨然若神人;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以贫寒而自轻不如人也。故孟圣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末以易经与诸君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随后老者收笔,在文末盖上了自己的私章,随后将此文原稿遣人送到了马周的手中。

    “区区拙作,就送给小友了”

    马周受到之后手稿之上微微展开,只见其上写着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字迹颜筋柳骨,力透纸背,尽显大家之风。

    待看到落款之时,马周不由身子一震,只见落款之处的印章赫然盖着宋景濂的字样。

    这位赠予序的老者,竟然就是当今帝师,被太祖赞为开国文臣第一的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的宋濂。

    知制诰其实不能算是一个长期职位,而是一个临时官职,为内阁下属之官,专司撰作诏敕,太祖一朝的诏书,十之都出自此人之手。

    此人为大周上一代文坛盟主,开国三大家之一,更是上一次科举的主考官

    此文写完之后,场内学子皆有感于求学之苦,全场寂静。

    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寒门黔首,在大周想要中举都不是一件易事,若无潜心苦读的决心,中不了科举。

    片刻之后,人群之中还是有人认出了两人。

    “这不是翰林院的宋学士吗”

    “那个人老先生我见过,是都察院的程大中丞。”

    御史中丞即为前朝御史台之长的称呼,先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中丞便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既然被认出来了,程青松和宋濂也不再掩饰身份。

    “本官和宋大人来此,就是为了看看我大周新人气象,众位须知,我大周取仕,不论地域,不论出身,只看科举之试,若有舞弊之时,无须各位学子举报,本官必查个水落石出。至于所谓的实务能力,在登科之后,自然有的是观政的机会”

    所谓观政其实就是实习、学习的过程。

    大周的科举在历代之间都算是公平,考试的考场随机编排,试卷之上会糊名,然后有专司誊抄的书吏将试卷重新誊抄,抹去所有字迹,再转呈考官阅卷。

    在评卷完成之后,才会撕开封名,从流程来看已经是相对完善了。

    科举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只取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