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官山海的盐铁官营,时下的食盐官营专卖,采取的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西门卿开设的沧州和无棣两处盐场, 便算是民制食盐。
在原著里,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剧情中,朝廷用仓钞换盐引商人往边境运粮得了仓钞, 再用仓钞换盐引的政策,分明就是洪武年间开启的运粮支边的“开中法”。
考虑到金瓶梅写宋言明的特性,时常会宋明两朝政策杂糅,全然是一个四不像了,也不奇怪。
所以西门卿早在计划圈建盐场之初, 就已经探明,食盐买卖也遵循“开中法”的盐引政策
官府为盐场划分销售区域,从盐场购买食盐凭证的盐引, 商人从官府购买盐引, 再持盐引前往所在盐场支盐,运往指定区域销售。
盐场除非像山西解池盐, 产量大、质量高,需要进贡和配给少盐地区。
除早已成名的大型盐场,一般来说, 刚开的盐场销售区域都是本省。
因此, “沧州和无棣两个盐场的产盐, 都将销在山东本地。”西门卿道。
“我在山东生意场上也认识些人, 已经放出消息,有那敢于冒险有拼劲的盐商,近日就会前往盐运司,求购盐场盐引, 到盐场来运盐。”
“或也有保守些的,先到盐场来考察过,才会成交。”
吴用不知从何说起,却觉大官人话中有话。
直到谢希大问出:“哥哥可有去盐运司走动那一干人等,没有万两白银进袋,便是有人上门买我们盐场的盐引,他们也不会卖的。”
要不说谢希大和应伯爵等人,帮闲抹嘴混迹妓院市井,也是扩展了见识呢。
这都是他奉承一盐运司官员时,捧得对方飘飘然了,吹嘘在盐运司是何等威风时,亲口所说。
西门卿是老于人情世故的人,怎会不懂这些道道儿
但是,“不曾去走动。万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再修建四个新厂都绰绰有余。我哪里有那些闲钱”
添一添,都够再给蔡京送一次生辰纲了。
谢希大一时没转过脑筋来,着急道:“那可如何是好盐场再晒五次盐,最多一个月,盐仓就要满仓了”
“这时再去盐运司走动,来来回回,他们再拿乔一番,没两个月怕是卖不出盐引”
“那我们上好的纯净精盐岂不是要”滞销盐仓
等等这么上好的纯净精盐,岂会卖不出去
谢希大立时反应过来。
他本就是一个市井中混迹长大的帮闲勤儿或说无赖混混,不能指望他多正派。
此时立马就闪出另一种思路盐运司不卖他们盐场的盐引,他们还不能自己卖盐吗
吴用先就觉得西门卿话中有话,于是在西门卿说没有去盐运司走动时,他就反应过来可。
只是没想到这谢子纯脑筋也算颇灵活,能反应过来大官人的意思。
吴用对西门卿道“大官人应是给盐运司知会过,盐场本月产盐,可以开始售卖盐引了”
西门卿很满意吴用的反应。
不过也对,吴用虽也读圣贤书,是个村塾先生,却是能落草梁山的造反人士。
若是一个读圣贤书的正派君子,怕就会谴责他的行径了。
“自然知会过,且是去的公文帖子。”
虽因盐场是他私人所有,用公文帖子有些不够避嫌。
但谁能说盐务繁荣就不属于提刑官监察官吏的政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