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君臣眼里,日本国可能也就是大号的琉球,犯不上多花心思去“遏制”。
于是秦德威直接回应说“严阁老所言不错,我就是贪图事功,蓄意插手日本国内乱”
严嵩顿时噎住,他没想到秦德威如此干脆的认账了,一时间竟然没想好怎么继续说下去。
却又听到秦德威振振有词的说“这叫在其位而谋其事,尽职尽责还有错了不成身为夷务大臣,不去谋划外国的事情又能干什么”
严嵩又奏道“昔年太祖列十五不征之国,日本就是其一,唯恐无事生非,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已。”
秦德威叹口气,“严阁老若不通夷务,就少说几句吧”
转而又对嘉靖皇帝说“陛下依我之方略,大明也不必付出多少,也没用大军远征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我也只有伐谋和伐交,完全符合兵法的。
既然代价不高,完全不存在严阁老所说之劳民伤财,那又为何不能试试看”
首辅夏言感觉秦德威今天表现太过了,又快抛开内阁独走了
忍不住就质疑道“日本国除了倭寇这种疥癣之患,值得如此大费心思”
对这种观念,秦德威无可奈何,但也知道怪不了谁。他可以喷严嵩不通夷务,但却不好再喷首辅。
只能耐心的说“阁老有所不知,日本国之风俗,性勇而黠,男子十岁往往便教之学刀,人人以阵亡为荣,以佩刀为习俗。
而日本国之势,也可称得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今其虽陷于内乱,但若有朝一日重新合并,便有数十万百战之师无处安置,只怕又是我大明的祸患。
我观天下大势,所面临强敌不止北虏,西番、东洋皆不可轻视。”
秦德威说得这些,他自己知道都是很符合历史规律的,但听在其它人耳朵里,又是天方夜谭似的。
区区一个日本国,能聚集数十万兵马
嘉靖皇帝被秦德威勐烈灌输了几次,似乎有点开窍了,询问道
“你秦德威说这说那的,但插手日本国内乱,于我大明有什么益处难不成费尽心思,只为看日本国的内乱热闹”
秦德威理直气壮的说“其一,可以从日本国收取白银,辅赞陛下玄修
第二,挑拨离间,尽力影响日本国内局势,减少倭寇,同时削弱日本国的国势如果能阻止分久必合,再好不过。”
嘉靖皇帝这时候还没体会到缺钱的痛苦,但有银子总不是坏事,他也很明白将来花钱地方很多。
严嵩实在不服气,又道“这样故意祸乱藩属的行径,未免有失大明上邦的体面。”
秦德威再次叹口气,“若严阁老不通夷务,能不能少说几句”
然后针对严嵩的话说“日本国倭寇屡屡侵扰沿海,从国朝初年至今不断绝,所以将日本国视为北虏一样就行了
若对北虏有离间挑拨、教唆内斗之方策,敢问朝廷用不用”
嘉靖皇帝一锤定音道“自然是用”
大明与北虏从开国一直打到现在,百年之仇,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秦德威就提议道“布局操切不得,非数年之功不可,如今先对大内氏诱以一年一贡之利,使团内其他暗线必定也会得知。
等使节
回日本国,明年必定仍会有使节再来,带来日本国方面的消息,到时候再见机而作。
长久目的,是要在日本国各处开使馆和驻兵,到时还会有很多细节,逐一向陛下进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