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章 一锤定音山东平息(5/6)
 他应该更残忍一点。

    “罢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我不是故意想饶了他们。”朱标走到庭院里的田地,看着红彤彤的西红柿和辣椒,露出了开心地笑容,“山东市场试验良好,天亮了,让江浙的富商们也破产吧。”

    论纺织业,江浙才是大头。常葳整治江浙在分田中不法事迹时,所清理的最多的事便是将应该种粮的良田改为桑麻棉田。

    每个朝代在最初的时候都会规定“种粮耕地红线”,大明也不例外,原则上,良田都得用来种粮食。

    明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豪户为赚取更多钱财,将良田改为桑麻棉田,这也是大明粮荒的原因之一。

    反正豪户饿不死。佃户为他们种桑麻棉,只能分到桑麻棉,没有粮食可吃,所分得的桑麻棉被豪户低价买走,也买不到足够的粮食,这和豪户有什么关系

    在这个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封建时代,想用政令强制规定耕地红线很难。要让大明粮食充足,除了朱标自己手中的“皇庄和军屯”之外,就只能让百姓都尽可能的分到田,在土地肥沃、气温较适宜的地方保证“小农经济”。

    这件事非常反直觉,但是事实。

    因为“小农经济”中,农民们会优先保证种出能让全家饿不死的粮食,保证大明有足够多的土地种粮食。

    若是豪户将土地兼并,豪户不会管这些土地上有多少为他们种地的佃农,只会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后,所有田地都种植经济作物。

    为了遏制现在就已经抬头的这个迹象,常葳严查井田制的推行是一个措施,朱标让这些纺织作坊破产,将纺织商人纳入自己的体系,进行规范的管理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这时候就要感谢如今是野蛮凶残没有自由的封建时代,朱标敢直接蛮横地摧毁各地纺织业,不怕民间起乱子。

    哪个封建朝代地方上不出现乱子就算是汉唐的盛世,地方上的民乱也是此起彼伏,朱标只要自己不亲眼看到这一幕,就能心硬如铁。

    这是朱标很“自豪”的虚伪。

    衍圣公一事后,先不提各地文人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动荡,山东这一方,终于安静下来。

    山东士绅代表失去了所有与山东知省谈判的条件,只能将山东知省拿出的加了码的要求全盘接受。

    李贞和汤和喝酒的时候笑着叹气。

    何必呢

    当初他们如果早一些松口,以标儿的心软程度,还能带着他们寻找其他赚钱的方法。

    标儿和皇帝不同,对别人赚钱一事看得很淡,只要不祸国殃民,标儿愿意带着这些豪商们赚钱。

    但他们存着和标儿、和皇帝、和大明对抗到底的心思,那就除了性命,什么都别想要了。

    虽然山东大地上还会出现新的豪商和士绅,但至少现在这一批“勇敢”地站出来的当地豪商士绅,应该让位了。

    “接下来就是去江浙。”李贞叹气道,“以前标儿总是很遗憾,陈家的商号进不去最富庶的苏杭,让沈家压了陈家一头。现在我们家的商号终于要进入苏杭,和沈家拼一拼了。”

    汤和开玩笑道“标儿成不了第一富的豪商和沈家有什么关系难道不是皇上花钱太狠的缘故”

    李贞失笑“标儿以前不敢怪皇上,现在”

    现在是偏心亲爹,不会责怪亲爹。

    汤和挤眉弄眼“说起来,标儿都这么大了,难道真的一点都没察觉”

    李贞问道“为何如此问”

    汤和道“今年标儿的动作太多太大,以前他很谨慎,就算做了许多事,也会牢牢站在臣子的线内,看似有很多权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