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绲许是来了兴致,回首唤了荀彧来搀扶,而后冲郭瑾慈祥笑道“吾与汝父亦为旧识。”
郭瑾应声颔首,一副谦和后辈的标准仪态。又寒暄几句,荀绲这才凝思出题,并着荀彧朗声公布。
“今有将士不知其数,三三则余二,五五则余三,七七则余四,问有将士几何”
这道题与之前郭嘉所做那道极像,除数未变,只是余数稍有变动,因此无法取巧,只能乖乖套取定理公式。
荀彧知道,此题不难。若是之前做过同样的题目,那很快便能报出答案,若是没有做过,经过算筹推演也可得出。
可眼瞅着徐庶已拿出算筹开始推演,那位黛衣少年却只垂眸不语,不见算筹、没有动作,似乎早便成竹于胸,又似乎是被题面难住,一时无从下手。
荀彧不知道自己该相信哪种结果,可他知晓,自己该是期待这位郭家小郎胜的。从见他的第一面起,他身上那种清澹明亮的感觉便不时笼在自己心头,久久难散。乃至于再次瞧见他时,自己本可以随手找个侍者为他引路,可荀彧偏偏选择了亲力亲为。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徐庶停下手中的动作,抢先回道“荀公可鉴,晚辈已有答案。”
荀绲欣慰点头,而后暖融融的视线再次聚到郭瑾身上。郭瑾束袖一揖“晚辈亦有答案。”
人群中果然传出几句争疑议论,荀绲浑不在意,只差两位僮仆搬来小案,并为他二人铺上宣纸,一旁的墨汁也已研磨妥当。
荀绲示意道“两位小郎君便将答案作于纸上。”
两人皆应声落座,执笔而起。徐庶率先落笔,并将答案匆匆递到荀绲手中,荀彧代为接过,视线却仍停留在奋笔疾书的黛衣少年身上。
片晌,郭瑾终是落笔。荀绲接过两份答案,不知瞧见了什么内容,竟忍不住抚髯而笑。
徐庶到底耐不住等待,出声相询“荀公何意”
荀绲将答案拿给荀彧,荀彧接过研读,亦忍不住盈盈浅笑。
荀彧素有令名,是个史书盖章的“美男子”,就连当年祢衡羞辱曹操诸位谋士,话及荀彧时,也只一句“可借面吊丧耳”,算是变相夸赞了荀彧的样貌。
郭瑾本还不以为意,如今见他一笑,却觉满园春光,不过如是。
众人开始出声催促,荀彧高声道“徐庶所得正确”。
徐庶闻声作揖,好整以暇地与郭瑾对坐而望。
荀彧继续道“郭瑾所得亦为正确,但郭家小郎未用算筹,却以诗作解,给出通论。”
徐庶的世界观似乎有所撕裂,再顾不得什么君子仪态,只上前拿过郭瑾的答案,顺口读出。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甘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诗句末尾,龙飞凤舞写出最终答案“伍拾又叁”。
听见徐庶口中的算法诗,周遭围观的士子皆动脑反推,果不其然,答案简单明了。
转瞬间语声哗然,徐庶面色微红,一时不知如何驳斥,生怕自己一问,对方就连那一盏茶的功夫,也不过是在辞让自己。
郭瑾“”有这么明显吗
为防结果太过随机,荀绲再出一题,题面难度瞬间扩大数倍,本以为郭家小郎必会费些功夫,再不济总要取出算筹推演一番。谁知徐庶仍在焦头推算,郭家小郎便已直接落笔作答,由答案反推,毫无疏漏。
众人皆异,素闻郭公有佳郎,果真非虚也。
徐庶见郭瑾须臾之间便将答案付于笔尖,而自己脑中却尚无思路、一团乱麻,不由面红耳热,只上前并袖一揖,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