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843 大战前夕】(3/5)
    朱元璋在刑法上以猛治国,意图用重典求治,在他的继承人那里也不再继续推行。
    而朱元璋自以为得计的宗藩制度,在他身后很快遭到完全破坏和全面修正,藩王不再享有护卫,经济待遇,人身自由亦遭遇极大限制。
    宗藩条例不断修正,明末宗藩几乎可以入仕,洪武分封制已名存实亡。
    故而,洪武制度虽然以祖训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元”,但其由于本身多有不合理之处,以及时代推移,洪武制度本身经历了不停的调整和变迁,以至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
    洪武制度虽属“一元”,却蕴藏着丰富的取向,这是“多元”。从“一元”到“多元”,是洪武制度后续命运的突破口。
    对洪武制度、尤其是皇明祖训名义和形式上的遵从和维持,保护了它的“一元”地位,维持了它的核心精神和宗旨的延续,绝不能因为“面目全非”和“名存实亡”。
    而忽视乃至否认洪武制度对明代制度的奠基性质和深远影响。
    朱元璋造了一座大房子,这座大房子的结构、形式已为朱元璋所亲手做好。
    后代子孙时常觉得房子在使用过程中,住得并不舒服。
    天气、水文、交通等新的因素影响房子的使用效果和居住体验。
    此时,他们只能“偷梁换柱”、“曲突徙薪”,重修房屋,以达致合理的境地。
    “祖训至上”与“持续调整”。
    “一元”与“多元”,构成了洪武制度的主要范式。
    其实每一个朝代制度,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的。
    前朝政治得失往往会被后世的开国皇帝所总结。
    所以,明朝的灭亡不能归结于此。
    每一代人有自己那一代人的使命,朱元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并且在韦宝看来,完成的算是很不错的。
    比如卫所制度,在明朝初年就很合理。
    每一个朝代,他们设计相应的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
    所以,明朝立国之初,这些都是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而设计出来的。
    不能因为后来出现问题就否认当时设计这样的制度不合理,就跟电脑的系统一样,运行长了还要打补丁,不定期地升级,何况一个国家的制度。
    就像是一家大企业,这些人既有帝国的产权,又有帝国的经营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一个健康的团体,产权所有者只负责选贤任能,订制规则。
    具体运营,执行,搞业务,应该是另一批人。
    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两个职位,那么他必须非常勤奋努力刻苦,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对皇帝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皇帝个人素质是天生的,遇到几个不管事的,懒的,那帝国就只能走下坡路。
    明朝政治弊端可以写成一部很厚的书。
    每个大帝国在封建王朝里犯过的各种错误设定,都可以在明朝找到影子。
    韦宝要想获得书写这本书的权力,改掉许多屠戮老百姓生命的弊端,就得获取更多更大的权力。
    这也造成了,韦宝与孙承宗的矛盾分歧虽然不是很大,却也是很尖锐的,不可调和的。
    所以,韦宝必须继续这个赌约不能半途而废。
    孙承宗想快刀斩乱麻有个结局,韦宝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可以选择,不管是韦宝,还是孙承宗,其实都不希望对方输。
    但他们必然有一方要输。
    回到了吴襄、高第、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