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8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2/3)
上。在此基础上,孝武年间又有赵过推行了代田法,把耕地分治成畎和垅,隔年代换,如此便不必休耕,最大程度利用地力。
    聊到这,济阴郡的劝农掾史见任弘对氾胜之颇有赞赏之言,有点心慌。
    若是氾胜之被君侯抬举,往上举荐,郡府甚至是大司农定会卖西安侯面子,加以重用,回头自己一个埋没人才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遇到这种事,官僚第一反应便是甩锅。
    于是他板起脸,率先向县田啬夫发难“田啬夫,汝治下出了如此人才,为何不向郡中举荐连续几年氾水乡产量颇丰,为何不加以赏赐”
    田啬夫大呼冤枉“下吏岂敢嫉贤妒能只是郡里让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行代田法。但氾胜之身为力田,却私改代田之法,下吏没有责罚已是违令,焉能举荐”
    这田啬夫却是将路走窄了,认死理,只尊上意推行。
    这便是任弘特地跑一趟的原因,代田法在关中、三辅和河西推行得很不错,亩产能增加许多,他家的庄园也用此法,几十年来被封为增产的不二法门,没想到一个小力田却敢挑战权威,私自改进代田法。
    任弘看向氾胜之,问他为何要改,氾胜之道“代田以耦犁,多人者田日耕三十亩,少者十三亩,用力少而得谷多,适用于官田和豪强之家。但本乡多是小农,田地一代代分下来,分散破碎,东一亩西一亩,又缺乏耕牛,全按代田法推行,不太适用,故下吏斗胆损益。”
    确实有一定道理,有时候新的生产技术,不一定让世界更平等,反而会加剧不平等。
    问百姓为何不以牛耕,行代田法,就跟问饥民何不食肉糜一样。一般小自耕农仅能勉强维持果腹而已,少有羡余,很难买得起动辄万钱的耕牛。代田法对他们影响不大,从中受益甚小。
    受益最大的,反而是任弘这样的大地主,能够投入大量耕牛和人力,在大面积土地上轮作。
    种地有利可图的豪强列侯,由此就更有财力和动力兼并了,地方官府甚至在暗暗支持既然小农种来种去只缴那么点田租,倒不如让豪强列侯来种。
    国家整体财富在增加,可小农的家庭却在纷纷破产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和流民,类似的事,人类历史上真是屡见不鲜。
    朝廷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在遭灾时下诏减免部分租赋,对流民或无田的贫民假之以公田,贷之以种、食等,但都是杯水车薪,天平已彻底向豪强地主倾斜他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啊
    田官奉上意强推代田法,效果不大,善法也成了恶法。如此情形下,氾胜之还能将目光停留在小农的生死身上,为其想方设法增产,或种葫芦等副食来解决生计,确实难能可贵。
    口说无凭,氾胜之便引着任弘等人走过垄亩,去看他琢磨了十年钻研出的“区田之法”。
    到了地方才发现,居然是开在一片小坡地上的田地,故显得十分窄小,与豪右之家阡陌相连的平整土地截然不同。
    任弘指着道“这田亩为何要开在坡上”
    氾胜之是有些抱怨的“下吏向县里恳求过,但因私改代田之法,故不得用公家良田,只能在无人的坡地上开耕。”
    此言说得田啬夫脸色一红,好在氾胜之没有继续深追,只说起他改进的地方来。
    氾胜之一点点示范,具体做法,首先是深挖作“区”,意为地平面下的洼陷,点播密植。
    “如种粟,开沟点播是每沟内种粟二行,行距五寸。开沟大小、深浅、方圆、距离,随所种庄稼不同而异,播前以粪肥溲种。”
    他又解释了溲种的好处,区内还要施用重肥,如粟、麦、大豆等每区要施好粪一升,远超代田。最後,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