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纾平常在茶园做了什么,茶园里的雇工都看得见,虽然有些时候周纾在制茶室里做的事情他们不知道,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将所知的事情告诉吴孝宗等出了大价钱买消息的人。
财帛动人心,周纾也知道自己不可能防住每一个茶园的雇工,所幸一些至关重要的工序连制茶师傅都不知道,她也不用担心吴家一时半会儿能琢磨出来。
所以吴孝宗只打听到周纾先是将采来的茶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些日子,然后茶叶有揉捻过的迹象,再然后是放在制茶室里,可放在制茶室后如何做,他却是打听不到。
他让人按照周纾的做法来研究,奈何将茶叶搁太阳底下晒的时间他们把握的不好,不是晒太久,茶叶彻底失去水分,便是晒的不够久,茶叶有股臭青味。
那些制茶的人被他搞得苦不堪言,直言道“那女子的想法谁又能捉摸的透谁能保证她不是故意将茶叶放在太阳底下晒,好迷惑我们”
吴孝宗恨得咬牙切齿“难道就这么让周氏占了这所谓的红茶谁能保证这不是下一个白茶若是成了贡品,我们吴家还如何追得上”
白茶之所以珍稀,同样是因为其制茶的工艺不为外人道也,知道如何制作白茶的少之又少。而且白茶是官茶园炮制出来的,有官府严格管控,谁又敢偷学
想到这里,吴孝宗又生出一计“对啊,让红茶成为白茶不就行了我得不到的,我也要让他周家也留不住”
他找到了几家信州的大茶商,撺唆大家跟他一起去找茶官,让周家无法再制作红茶。
只是当他提出这条建议时,众人却有些犹豫,其中玉山县令的妻弟道“我们大可以找周家打听制茶之道,可如果让官府将红茶也收归官府所有,那于我们有何好处呢”
众人纷纷附和,威胁周家好歹还有一条赚钱的路子,可是若是让官府将红茶独占了,于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还会得罪周家。
他们也不傻,知道吴家肯定是在周家那里吃了亏,所以才破罐子破摔的,可是他们可没得罪周家,要是去谈判一下,或许还有出路。
于是第一次商谈失败,吴孝宗回家后气急败坏地骂这群人“他们当真以为周家会告诉他们制作红茶的法子她当初连自己的表哥都瞒着,摆明了不会让人知道的”
虽然这些茶商没有跟吴孝宗合作,但是他们心底里也确实是眼红周家的,然而他们也知道这制茶方法是周纾辛苦琢磨出来的,要是让她轻易告诉别人,怕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迟迟未有行动。
而玉山县令的妻弟曹咏致则没有那么多忌讳,他直接去找周纾,并告诉周纾眼下有许多人眼红周家的红茶,吴孝宗甚至还打算去茶官那儿哄骗茶官将红茶提升至白茶的级别,收归官府所有。
周纾早就猜到会有人眼红,但是她还是很诧异曹咏致会直接过来告诉他,吴家以及旁的大茶商的计划。
不过只要细细一想便能明白,曹咏致的目的恐怕也是红茶的制茶方法,此次前来也不过是想先卖个好,先礼后兵,她若是不答应,怕是还有什么后招。
周纾没有立刻便回应曹咏致,而这件事自是瞒不过自家人的,周员外与祁有望很快便知道了此事,祁有望愤慨道“工匠都有不外传的手艺,制茶的法子为何要拱手让人”
周员外问周纾“你是如何想的”
周纾很是冷静“从我成功研制出这种新茶开始,我便知道我保不住制茶的法子,只是我不会轻易地将它交出去。”
虽然周纾很冷静,也做好了拿制茶法子换利益的心理准备,可祁有望还是心疼她,后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