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顽固的也拗不过家中人,毕竟朝廷并未说近亲成婚的后代一定会生出“不好”的孩子,只是说这“不好”的可能性,是几十倍、几百倍高于普通成婚。众人一想到自己周围情况,可不是么那谁不就是近亲成婚的么,先前都夭折了两个孩子,可不就是这个理儿
毕竟大家都是富贵出生,怎会希望自家后代生出“不好”的孩子比别家大
而且这律法只说三代以内亲缘问题,第四代就是普通嫁娶了呀,有这么着急么,再等一代不就又能成婚了
于是大多数人对这一律法接受良好,原先在给近亲议亲的也大多装作没这回事儿,默契地停了下来,重新寻找良配。
反正三年后,朝廷必对此事一刀切,这再议亲何苦来哉
至于极少数深爱自家堂、表亲,乃至两情相悦的,疯狂抗议的,既然爱到要死要活,就干脆让他们成亲了。
都是成年人,也知道后果,自负人生罢了。
此事定下,李俭又抽空看了下大雍的婚姻律法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少有夫妻选择合离,离婚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男子手中,便是休妻。
李俭有心改良这个婚姻制度,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暂时还动不了。
李俭将目光放到休妻上。
大雍休妻有七条标准,所谓七弃。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
那七条准则正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其中不顺父母,淫,窃盗这三条休妻还是可以理解的,其余几条那就纯粹是荒谬了。
于是李俭直接修改颁布大雍婚姻律法。将“七弃”改为“三弃”,将“无子”改为合离条件,至于什么“妒”,“有恶疾”,“口多言”,纯粹就是对女子与哥儿的束缚。
这些完全取消,除非夫妻双方同意合离,否则不准再扯这些理由。
同时增加妻子可以因家暴,独守空闺,夫君品行不端的三大理由休夫。正式将休妻律法更改为“三弃三休一合离”。
此法一出,满朝震惊。
对比近亲不得成婚时温水煮青蛙之景,这下像是捅了马蜂窝。众人纷纷上书据理力争,引经据典要求陛下更改律法,否则他们就抗议到底
李俭都懒得理会他们。
这抗议有用的话要军队干嘛便直接找了个由头处理了几个跳的最欢的,将为首的几人贬谪出京。反正兵权在他手里,而这些官做到这个地步,屁股底下完全干净的还真没几个。
又查清了少许几个支持他的官吏,将过得去的提拔了上来。
然后上朝对着百官道“这科举应当快结束了吧,诸位说朕是否放宽条件想来新考上的官吏中,多得是接受这一律法的吧”
士族官吏们
反对的士族当然不会对此妥协,当然也不敢跳的太厉害,便想了个办法,打算煽动底层农人们去抗议。
然而。
李俭选的时间比较好,这会正是六月,各州郡农忙时分。收割水稻得大半月呢,收割完又要种那什么双季稻,忙得很,谁还有时间想这种风花雪月的事
他们饭都吃不饱了好吗,大多数人还是光棍呢,这辈子能成亲就不错了,谁想休妻啊
就给了闹事的士族一个复杂的眼神,让他们自行体会吧
士族们
上面被天子压制,下头被农人无视,他们不得不拿出钱财,雇了几百上千农人去官府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