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章 六零年代不孝子(15)(1/2)
    孩子们拿回去的鸡汤三房大人自然知道,虽然只有一块肉,但是看着满满的鸡汤,他们也没有说什么,而且今年他们都领了鸡养,再过几个月也会有鸡蛋吃了。

    2月3号是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日子,所以三房都跟着邱爱芬一起吃的,当然也带上了他们的口粮和菜,口粮都是番薯,菜倒是不同。大房的菜冬笋,老大林爱中翻山遍野的去找的。二房的菜是小蟹,老二两口子加上两个女儿,每天去海里石径里找,已经找了好几天了。三房是螺丝肉,也是找了好几天了,把螺丝肉挑出来,凑够了一盘子。

    邱爱芬又去买了一块豆腐,回头她做了一大碗的豆腐烤肉、红烧萝卜、大蒜炒冬笋、小蟹野菜汤、大蒜炒螺蛳肉、炖蛋,饭是番薯白米粥,大米还是她添的,这算是红红火火的一顿年夜饭了。

    说实话,三房的人看到这些菜,眼睛都红了。

    2月4号是62年的正月初一,不过这个年头过的也没啥意思,大伙儿自己都不够吃,谁还想招待客人上门所以家家户户都很识相,连亲戚都不走了。

    季留知道,这虽然是平行世界,但是看着这个世界的发展,和他曾经生活的世界相比,不仅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62是熬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开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春收上,天气不再干旱、土囊有了水分,田地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粮食的产量也比前三年多了。

    不上工的邱爱芬整着家里的自留地,一有空还上山摘野菜、挖笋,下海捡螺丝挑肉、采海苔,她是怕了三年的困难期了,担心这样的日子再来,所以要做准备。

    在邱爱芬每天忙着囤粮食的时候,9月份要到了,村里的小学要重新开学了。大林村是有小学的,大林村附近走路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有四五个村,四五个村里大林村算是最大的,当然相对来说也是最好的。其余的村都是没有小学的,所以孩子们上学都是来大林村的,也因此,大林村小学的规模还是瞧得见的。

    大林村是位于南方沿海城市下面的一个农村,在未来这个沿海城市发展的很快,大林村自然发展也没有落下,所以就算是这个年代的大林村,有着封建思想的残留,但并没有有些地方那么严重。

    前三年,因为困难期,孩子没有心思上课,大人也不让孩子去上课,让他们出去找吃的,要么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干不会消耗体力,肚子饿的也就慢了。现在粮食产量慢慢恢复了,学校也重新开学了。

    季留去找了邱爱芬“娘,我听狗子他们说学校要开学了,我也要去上课,我要读书当工人,以后赚钱给娘买肉包子。”这具身体今年六岁了,可以上学了。这会儿是八月份底,季留已经存了835个功德值,从野鸡事件之后,他就没有用过功德值了。大半年来,林大花、林大牛、林二牛嘴巴里的糖还没有停过。一包180颗陈皮糖都进了他们的嘴巴里,邱爱芬每次给季留几颗,他很少吃,也就偶尔甜甜最嘴,不过三个人也变得聪明了,一块糖不分了,每人三天领一颗,他们自己分配,领到的糖有的还存着。

    “好好好,娘的福宝真孝顺,娘会给福宝去报名的。”邱爱芬哪有不让小儿子去上学的三个大儿子她都肯他们去上学了,更何况是小儿子。她可不是那群无知的村妇,把几块钱藏的紧紧的,不舍得用在孩子的身上,她是非常舍得的,她有见识、也见过世面,知道现在人要想有出息,就得靠读书改变自己。她现在存款有700,平时母子俩的花销就是每个月6块钱的补贴,其实每个月也用不到六块钱,粮食自己有,菜自留地有,虽然没有肉,但是有鸡蛋吃。所以母子的小日子过的也是红红火火的。

    就读书这件事,不仅是季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