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知青(04)(3/6)
大队部,已经给她安排了一间房,外面搭起了棚子,一个熬药,两口大灶,一个煮人人都要喝的预防汤药,一个熬病人们喝的药。
    还有一个大棚子在大队部的一侧,住着的都是病人,男女病人中间只隔了一道帘子。
    支书汪大叔,见到四连来的小神医,热情的很。
    “窦同志,欢迎欢迎。”伸出手想握手表示欢迎。
    昭君还没有说话,一边送昭君的黄大姐笑着说,“汪支书,别客气。此时不能握手,怕万一彼此传染。”
    “是是是,看我糊涂的。”汪支书也不在意,笑着说。
    妇女主任齐主任跑前跑后的张罗事。她也害怕被传染,可不能因为害怕就不管事。
    “齐主任,麻烦你给我说说病人们的情况。”放下行李,昭君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好,我们青山屯一共有十七个病人,十女七男,年龄”
    齐主任情况掌握的很清楚,知道大概情况以后,昭君先住预防汤药。
    她配料,煮第一锅,边上有两位几位妇女学,然后归她们煮每天的预防汤药。
    “窦同志,他们的病能好吗”帮忙烧柴的一位大嫂,眉宇间透露着不安担忧。
    来学煮预防汤药的都是家里没有人生病的妇女。
    她们担心自己会传染上。
    “会的,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就都能治好。”
    青山屯的景致不错,可昭君没有啥心思看风景。
    给病人们熬过药,看着他们全喝了以后,她背着背篓,拿着铲子进山挖药材。
    陪着昭君进山的是民兵队长夫妻俩。
    跟着学,那些药材长什么样,怎么处理炮制。
    疫情要治,粮食要收割。
    双管齐下。
    一转眼,二十天过去了。
    之后的青山屯一个人也没死,家家户户也注意了卫生情况,病人们痊愈。
    清早,天蒙蒙亮,全屯子的老少,全自发的来到大队部,送窦同志。
    支书让几个精壮的汉子两个一组,抬着比箩筐还大一倍的大筐,里面装的全是菜,山货,粮食。
    “窦同志,这是我们屯子的一点心意,不许推辞。”支书老汪第一句话就想堵死昭君的推辞。
    昭君连忙摆手,“支书叔,我是兵团知青,也勉强算半个兵。我们是有纪律的,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这您是知道的。
    我不能拿,拿了是犯错误。您不会真的忍心看着我犯错误吧。”
    此时,来接她的黄大姐他们已经进了屯子,马上就到大队部。
    坐在车斗的黄大姐,已经看到了大队部的晒场上乌压压的人头攒动。
    进屯子后就没有看到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一缕炊烟。
    汪支书也固执,只是让几个汉子放下大筐。就是因为兵团的特殊性,他才没有准备多少粮食。
    全是蔬菜与山货,晒干的山货尤其多。
    两人僵持到黄大姐来,“好了,我做个住,粮食不能拿,蔬菜,山货减半带走怎么样”
    黄大姐的话一出,汪支书才点头。
    昭君上车前对着汪支书他们说,“支书叔,这些天我挖了不少药材,都已经处理好。
    我走了以后,继续煮来喝,把药材喝完为止,别舍不得。以后家家户户农闲时挖一些,怎么处理炮制,胡嫂子他们几家都知道。”
    汪支书点头称是,“行,小窦啊,谢谢你。我们会照着做,等猫冬的时候,没事来我们屯子住几天。”
    “好,有空我就过来玩。”
    挥挥手,昭君上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