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两下只外加一个十一皇子,开始日日对菩萨进行信息轰炸。
按小郡主的话说,可能是他们对菩萨的围追堵截起了作用,也可能是黎三哥的男主光环发挥了效用,配上她三哥的学识。
反正黎三哥成功挺过了会试,成功混了个天子门生。皇上对他有印象,点了二榜进士。
分配到了
翰林院。
任命下来的时候,小郡主一言难尽的望着十一皇子,“你跟菩萨许愿的时候,许的啥啊三哥他死活要这科考,就是想外放出去混点儿政绩好升官,这咋就到了翰林院了呀。”
在好姐妹面前拉踩十一皇子,七公主永远冲在第一线“我和阿舒许的愿都应了,菩萨就没应你的,肯定是你心不诚。”
不等十一皇子开口,七公主抢先对好姐妹说道“你看他对你的事情一点儿都不上心,比我可差远了吧。”
十一皇子“”
这个锅他不背,他使过力了,是黎老将军说要留黎三哥在身边,先把他身体养起来再外放的。
春末的时候,晋阳战事好转。因为晋阳存于荆州的军粮折卖一事,向来在朝上神隐的军部下场,快刀斩乱麻,牵头联合户部和大理寺,反向推演,查出边关等地被卖掉的兵马粮草,最终流向了东宫。
最后一环扣上。
近五年来,东宫从两淮盐税上贪墨的巨额银钱,一部分花在了拉拢各地官员身上,另一部分花在了囤积兵器粮草上。
这成了压垮东宫的最后一根稻草。
庚子春末,太子被废。
所有人都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但是圣旨出的时候,还是有种恍惚之感。
皇后脱簪请罪,为太子争取到了慎亲王的王爵,为太子保留住了最后一分体面。
小郡主又见到了太子妃,在慈宁宫里。
她下学回来,风风火火的往正殿去给太后请安,撞见了太子妃正对太后哭诉,求她出面给太子求情。
冲到门口的小郡主,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仿佛是近来日日被太子妃哭厌烦了,太后心下烦躁,并不给太子妃留颜面,招手叫小郡主进去,语气里三分宠溺,嗔怪道“你就淘吧,小心什么时候给摔疼了你就知道慢慢走了。”
又拉着小郡主到跟前摸了摸她的手心,发现没出汗才放心,又叫身边的老嬷嬷去给小郡主取鲜榨的果汁。
这旁若无人的态度,不愧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小郡主明显看到太子妃举着帕子擦泪的手僵了一下。
小郡主被太后揽在怀里,跟太子妃打招呼“太子妃娘娘。”
“没有太子,哪来的太子妃,得称一声慎王妃,可记住了”太后语气诙谐风趣,可话里的每个字都化成了锐利的词往太子妃心头上扎去。
在太后和太子妃之间站队,小郡主半点犹豫都没有,立马采用了太后提的称呼,向太子妃重新问好“给慎王妃请安。”
太后都是这个态度,太子,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太子妃面如土色。
等到了第二天,八卦的小郡主知道的消息更多了。
终于知道太子妃为啥会求到太后这里。
太后向来不管前朝后宫的事情,只要不牵扯到她儿子的身体,随便你们怎么折腾。这次皇后为了保住太子,脱簪请罪,连中宫笺表都交出去了,闭宫自省。
后宫嫔妃们为了宫务掐得水深火热,皇上转头将宫务拜托给了太后。
这是皇上对发妻的尊重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