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召唤提学司的学官过来。“考舍可全更换了”
学官行礼答道“回禀县尊,每场考完,考舍均在封场后全部更换, 并无重复。”潇湘府作为人文最盛之地, 潭州县在潇湘府的众县之中缴纳钱粮较多, 文风又是上佳,这才在三年两试的县试中有了四十人的名额。无论是哪朝哪代, 学额堪称古代社会的第一等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各地各方争夺的首要目标。曹克正甚是贪心,只要有机会就向州府要求增广学额,他对于县试极为看重, 着力选拔推荐优秀学子送入州学,书院, 几年的时间里营造出“人本昌盛、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然而潭州县近十年了, 再没有出过一个进士。他每每自夸的书香之乡总遭到其他各县县令的一概反驳。他听到消息,几个邻县县令奏本给府尹大人,有意要消减潭州县的学额,他的心头一片愁云惨雾。
他望着考舍中聚精会神的考生们,不多时, 有一个应考的童生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的年纪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 端坐考舍, 风度凝重。
学官会意与县令说道“此子性情沉稳,一连四场端坐考舍,皆是一动不动。”他心生好奇,踱步到跟前。“你叫什么,今年多大了”
白明简起身回禀。
曹克正瞧了一眼考舍的座号。“天字号捌。”
他细细打量着白明简,与监考的学官说道“此子复试一场。”考生在正场中名列前茅,依县令的想法可在大堂上复试一场。这待遇对于考生来说喜忧参半,县令复试的用途还有一说,是为验证该考生是否作弊。
监考官在心中揣度县令的意思,县令是觉得白明简太过年轻了
白明简的第四场试卷已经答完,他先交了卷,和监考官一同前往考棚的中厅大堂。
曹克正已经等在了那里。他随口拿些儒家典籍来考他,白明简无不对答如流。他见白明简应答时,器宇端凝,暗暗满意,想要考教一下他的志向。
“功以天下自任。”他出了一个上联。在儒家的典故里,忧以天下,道济天下之溺,儒家应以国之兴亡,民之盛衰为终极关怀。
白明简沉吟片刻,回答了下联。“文为百代之师。”他应答的恰是好处,世人称“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在儒家的观念里,文以载道,做文章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功以天下自任,青云直上。”曹克正的上联,还有半句。
“文为百世之师,朱绂方来。”白明简的下联,自然也对的上这半句。绂是系印的丝带,颜色视官位高低而差异。朱绂即红色的系印丝带,是诸侯使用的。
白明简的态度甚是谦和,用了个“方”字直中曹克正的心坎。
曹克正担心他的年纪极小,性情轻浮,骄傲自矜。他听到这下联,再无顾虑,心中叹道\quot文墨中之珊瑚玉树,真乃状元才也”
这个时候,监考官已将“天字号捌”的试卷全部搬到了中厅大堂。
曹克正此时心情极佳,要监考官将试卷的弥封当场拆开,细问他的籍贯。
“童生好一口官话,祖籍何时搬到潭州县,不知籍贯何处”
“回禀县尊大人,学生籍贯洛阳府,并非潭州县人。”
曹克正的手顿住了,在旁候着的监考官顿时脸色就变了。试卷后边附有的姓名、年岁、身高、面相、有无胡须,座位号等,却并无籍贯信息。
这是因为籍贯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