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娘一听这话才放了心,提着那对暖壶风风火火地走了。
初初开店第一天,七号木匠铺这边的打火机、暖水壶、钢笔、手电筒因为东西新颖好用,价格又格外低廉,没多长时间就被大家哄抢一空了。
穆拉拉拿出账本子算了算,发现除过进货的钱和买了涂漆的支出,单净利润,就有400多大洋。
真真可谓是暴利了
反倒是隔壁的精品店,虽然从开门后就一直有人进去围观,可一直处于有人问价,无人掏钱的状态。
直到木匠店这边的东西都卖了个精光,那边却还没开张呢。
这两边的惨烈对比,搞得陈碧云还以为自己是特别不会说话,才一铜元都没买出去。
所以穆拉拉一进门,陈碧云又内疚又委屈,眼睛一湿,直接就泪奔了。
本来还兴高采烈的穆拉拉被她这么一弄,给整懵了,还以为这是出了啥了不起的大事儿,忙拉着她问“哎呦呦,这是怎么啦”
可这位祖宗就是不说话,只瞪大了眼睛,眼泪跟珍珠似的一颗颗往地上掉,不一会儿就湿了一块的地。
“说话啊是你哪里不舒服,还是有人买了东西不给钱”
陈碧云看她急了,才委屈地抽噎道“我嘴笨不会说话,没人买”
穆拉拉“”
好吧这哭点真的很陈碧云了。
怪不得后世里霸道总裁经久不衰,原来这玻璃心小白花哭起来。还真是蛮有几分味道。
穆拉拉又气又好笑,没好气地戳了戳她的额头“你当我的精品店卖的都是什么啊”
这屋里最便宜的,都是小几十,上百块的东西,就算心动的,也得仔细掂量掂量值不值。
“你别安慰我,可你”可你那边卖的也挺贵啊,怎么三下五除二就都卖掉了。
穆拉拉翻了翻白眼,附到她耳边轻声道“这一种是比市场价便宜许多的日用品,一种是买去装逼的高价品,那能一样吗”
木匠店那边虽然也暴利,但相比于民国时这些东西的市场价来说,都能称得上一句物美价廉了。
不然这群人老成精的老上海,也不会抢得帽子满天飞。
可精品店这边走的就是高价限购的路子。
这一边儿是卡着市场最低价薄利多销,另一边却是古董店那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状态。
这能一概而论吗
就这居然还把她给委屈哭了,看把她给出息的。
姑嫂两嘀嘀咕咕间,围着自行车打了半天转儿的小伙子耐不住了,第五次试图沟通道“这车真不能便宜点吗”
昌平车行的进口自行车,一辆也才要一百块钱,这车既没牌子又没保障的,怎么也卖得这么贵
这要不是上海车行的自行车都快断了一个月货了,他也不会上这种小店来看车。
陈碧云往穆拉拉面上一看,见她点了点头,就照她早上教的那些话,强笑着道“这车的技术难度不低,就这个价钱卖您,我们都不赚钱的。不过开业前三天,买车就送我们店里任意一样价值二十块钱的东西。”
那小伙子一听这个,虽然有些意动,但想想这车做得再逼真,终究也是木头制的。
这买车嘛,自然还得看能骑多久。
这想来木头做的车骑起来肯定有磕绊,说不定还会吱吱呜呜地乱响呢
那骑着得要多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