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子将一屉烧麦、两篮莓果放在柜台上,道,“周大叔,这是我们新进出的烧麦,好吃的很,给你带点过来。此外,有点事想跟您请教下。”
那掌柜见妮子面色郑重,便点了点头,让妮子跟他去后面说。妮子是周家五公子的好友,五公子是周家三老爷的嫡长子,往后这几十家仁寿堂可都是他的呢,是以掌柜对妮子一向都很客气。
“是这样的,周大叔,我想问下,县太爷的来历如何为人怎样”妮子低声道。
周掌柜看了眼妮子,见她面色不似玩笑,沉思了下便道,“这县令爷倒是有些能耐的。”
他请妮子坐在亭子里,将他了解到的情况如实道来,“听闻这位县太爷是户部侍郎的庶子,自幼不得宠,读书却很好,前几年中了殿试乙榜,在翰林院做过几年庶吉士,后又上书自请做一县父母,到如今已在青川任上两年,为人还算清廉,去年评了乙等。”
妮子点了点头,琢磨着掌柜嘴里的“还算”两字,又问,“这位县令平日有什么喜好吗个性如何”
周掌柜见妮子问的都在点上,暗暗点了点头,“这位宋县令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就贪些口腹之物,再就是爱写字了。个性嘛,”周掌柜向四面看了看,低声说,“有些惧内。”
妮子闻言眼里都是笑意,又道,“他的夫人如何”
周掌柜道,“他的夫人与他青梅竹马,是官宦人家的嫡女。”
妮子点了点头,仁寿堂不愧是扎根于京城的药房,将县令的来路打听的这么细致,也难得了。
她谢过了周掌柜,道,“那黄金烧麦是我们新做的点心,热一热更好吃,您要是爱吃差人告诉我,明日我再多送些来。”
“岂敢,妮子要是想做人情,不如送到周府中去。”周掌柜提点她。
妮子抿嘴笑道,“昨日把章老夫人定的乾坤盘送到周府,连带着送了几屉烧麦给周老夫人、周老太爷。”
周掌柜哈哈一笑,道,“好小女子”送她出了仁寿堂。
看着妮子与一并来的那人去了县衙方向,周掌柜道,“这小丫头真不是一般人呐”
再说这边,妮子带着冯小刀到了县衙后门,请人喊了那位小成哥出来,便将笼屉给了他,道,“县令是本县父母,给父母送些好吃的,哪有要钱的道理县令清廉之名远扬,在我等小村庄都是人人交口称赞,谁不说县太爷是青川的青天大老爷,跟青天要钱,我等心中更是过意不去。以后我们日日送好吃的来,大老爷若是觉得好,还请赐一副字让我们挂在店门口,也算光宗耀祖了。”
再说那宋县令好不容易吃到了满满一屉的烧麦,又听小成传的话,不觉好笑。
想到自己治下这两年,没有压榨百姓,他们也算安居乐业,却不知这美名已经传的这么远了吗
他胃里熨帖,心里舒坦,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黄金烧麦”四个字,又在下面写了“宋之孝字”,让小成第二日给了冯小刀。
冯小刀恭敬的收下了,当即就去了就近的书画店将字裱了起来,店家问他表成啥样,他传达了妮子的原话,“越热闹越好”
于是县令的墨宝就裱在了洒了金粉的画轴上,远远看去金灿灿的格外喜人。
妮子将先是每日摆摊时,将画轴珍重的取出来挂在摊子后面的大树上,有人问便说,“是一位客人给写的,说我们的吃食好吃,阿弥陀佛,能得他老人家的青眼,是几辈子的造化”
有见过县太爷墨宝的人就道,“那是本县县太爷写的啊,是一笔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