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一起摘三月泡的时候,妮子就说明日想带到集上去卖,卖出去也算小黑胖一股。小黑胖听说能挣到钱,十分卖力气,学着妮子的样小心翼翼的摘果子,生怕弄破了少卖钱。
那几篮子三月泡,就被三个孩子小心翼翼的拎在手里。
十三里地,说远不远,推着车走起来将近一个时辰,半路上三个人就受不了了,还是栓子叔让他们放在车上,保证推的稳稳地,这三人才解脱。
在路上妮子也没歇着,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把栓子叔知道的县城问了个底儿掉。
妮子先是问起大集的位置,栓子叔就说,“就在县城的西边,挨着码头的半里地的一条南北向大街上。”
妮子问,“是个小码头吗”
栓子叔摇摇头,“老大了,是朝廷修的。停着好几艘大船,说是搁浅了。”
妮子就惊了,这个小小的青川县竟然有一个朝廷建的码头
栓子叔见她感兴趣,就给她讲了这码头的事。
“在大清河乘船往北百里,就能拐进大运河。”
妮子难道是京杭大运河吗
“叔,这运河叫啥名字”
栓子叔奇道,“大运河就叫大运河,咋还有名字呢”
妮子
“那从哪到哪,您知道不”
栓子道,“听我叔老爷说是江南那头连到北平。”他叔老爷就是赵秀才。
妮子一拍大腿,妥了,就是京杭大运河
在妮子挤牙膏般的追问下,栓子断断续续讲了很多细节,妮子在脑海中大概的缕清了这个码头的由来。
大清河东接大运河,往南又与黄河相连,本来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不过因着近年来水位降得厉害,黄河又数次泛滥,大清河无法再起到纽带作用,码头才渐渐废弃不用。
这个码头就是当朝天子上任以后修建起来的,很多南来北方的商贩曾在此地落脚歇息,打尖住店、采买物品。
此后的几年间虽没落下去,却因为之前的辉煌时,着实的有些积年的富户商人扎根于此,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地方比妮子想象中经济更加发达。
对了,多亏栓子叔告知,皇帝姓朱,看现在人的穿着打扮,应该是大明朝。
明朝啊,商品经济萌芽的阶段想到这个,妮子心也些澎湃了。
听栓子叔说这些年并没有什么战乱,妮子历史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也闹不清现在是什么阶段,但是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在北方平原,北京还叫北平,还不是明朝的都城,但已经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城市。
栓子叔说“皇帝老爷就是北平藩王出身。”
妮子再不懂历史,也知道朱棣是北平藩王,后来做皇帝迁都改名北京。于是问栓子叔这届皇帝老爷叫什么名字,想确认一下是谁。
栓子叔给吓得差点跪了,往周边看了又看,才警告她,“皇帝老爷的事情可不能乱说,叫官府听到要打板子的。”
这忘记现在的人对皇权的畏惧,她转而又问,“那是什么时候有北京的啊”
栓子叔嘴唇还在哆嗦,“没有北京这个地儿啊”
妮子就琢磨,那就是朱棣在位期间,还没迁都北京他好像当了皇帝没多久就迁都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她印象里朱棣在位期间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些,也没什么大的战争,可是从栓子叔这估计也问不到什么了。
后面她不好意思为难栓子叔了,转而又琢磨起更实际的事来。
青川人这么有钱,又离十三里铺这么近,简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