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腊月初呢,杜张两府便议定了亲事。
杜夫人当日是携着老夫人一起去的张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杜府对这一亲事格外的看重,张府先未给答复,毕竟他们是女方,矜持一些,略拖些日子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杜夫人之前也考虑过张府,但因着张夫人话里话外总是想把紫桐许配给她娘家侄儿,她也就没提这一茬,而张府这边,虽说张夫人对娘家那边有意,但她深知自个儿嫂子是个不好相与的,而侄儿又委实不错,在她眼里边的好亲事,夫君与婆婆却都不甚同意。
紫桐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长大,老爷与婆母也是怕她受了委屈,但她何尝不疼自个儿的闺女,也就是挑来挑去,都没一个比自家侄儿好的。
这回杜府过来议亲,她思来想去,觉得这一亲事委实不错,杜府虽是商户,却是开国皇商,地位自不是他们这些寻常的书香门第能比的,更何况杜家一家子都是和善人,最关键的一点是杜府无妾室,老太爷那一辈就只有老夫人一个正妻,到了杜老爷和杜夫人这一辈,院里也是一个妾没有,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两人的恩爱,再说杜洛文,这也是个疼妻儿的,光看这家风,张夫人就愿意了一半。
这一亲事老爷和老夫人也都是极乐意的,张老爷不是那等清高人儿,虽他从小读圣贤书,知道士农工商的差距所在,但对于这个唯一的闺女,他是掏心掏肺的疼,不管是什么门第,只要闺女能过的平安和乐,他都愿意把闺女嫁过去,更别提杜府这样的门第了,紫桐嫁过去,都是高攀了。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儿家待价而沽都已成了常态,像张老爷这样掏心掏肺为闺女着想的才是罕见。
唯一让张家担心的,便是这杜洛亭以后的打算了,杜家老大现在跟着杜老爷经商,以后这杜家是要交给他的,杜家老三前些日子刚中了解元,以后的日子也不用愁,唯独他家的老二,虽说性子品行都不错,但他既不从商也不从文,成天只会舞刀弄枪的,也不知以后会走上哪条路,成亲前不务正事也就罢了,这成了家,总不能还这样
张家也是实诚,定亲前把这些事情都挑明了讲,杜夫人还未说什么,杜洛亭就抢先道,“伯父伯母不用担心,洛亭对今后早有打算,待把紫桐妹妹娶回来,我便会进京参加武试,洛亭的本事不大,给紫桐妹妹挣一诰命还是可的。”
话毕,张家和杜家都怔住了,杜家对于杜洛亭以后的打算,是想让他和洛文一起经商,撑起整个杜家的,谁成想他竟存着这样的心思,因着当着张家人的面,杜夫人和杜老爷也未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张老爷听了他这一席话,却是连连叫好,“好小子,有志气”
他虽是文人,却并不会看不起武官,从文从武都是为朝廷效力,并不差什么。杜洛亭性子沉稳,又有如此志气,虽不好文,但他观着以后的出息也不会小了。
杜家之前是不赞成杜洛亭从武的,但他在张家夫妇面前放了话,态度又那么坚定,最终在老太爷和老夫人的劝说下,杜夫人和杜老爷还是松了口,爹娘说的不错,儿孙自有儿孙福,洛亭从小就喜欢这些,便也由着他吧。
张府和杜府在腊月初九这一日议定了婚事,两家的孩子也都不小了,所以婚期定的也比较靠前,就在明年六月份。
杜洛川是在两府定下亲事后才得知了这件事,他气势汹汹的去找杜洛亭,“好你个杜洛亭,不声不响的就把婚事定了,前一阵子还躲着祖母和娘走呢,这会子连成亲的日子都定下了,前段日子去张府时我就觉得你不对劲,原来你竟是存着这样的心思,紫桐妹妹那么可爱的一个姑娘,竟然被你给糟蹋了,想想就觉得痛心”
杜洛亭眯了眯眼,“紫桐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