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44 章 一更(3/4)
银子。

    这年头,平民百姓缺银子不假,但是像他们这些阿哥,还有满朝的官员,真正缺银子花的其实没几个。

    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那要是一年领千两的俸禄,非要过万两银子的生活,那肯定缺银子。

    胤祯没从户部借一两银子,园子也风风火火的建起来了,一应的材料都尽量用最好的,不怕贵,就怕时间赶不及运过来。

    有不差钱儿的人,自然就有差钱儿的,比如康熙。

    他自认对臣子算是大方的了,甚至对臣子的待遇可以说是颇为优渥,但臣子们显然没有体谅他这个做皇帝的。

    户部的钱,国库的钱,早就已经不够用了,他还想去南巡,想去出塞,那出行的花销都得东挪西挪才能凑出来。

    今年若是再来上一趟南巡的话,东挪西挪可能都凑不出这一笔银子来。

    已经到了不得不问臣子们讨账的时候了,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前他做主把银子借给这些臣子们,那是恩典,如今也到了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的时候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谁都知道讨债从来都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大臣不想接,接了也办不成,皇子阿哥们也都不想接。

    有志于大位的不想去得罪人,没什么野心的就更不乐意去得罪人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个皇子阿哥们也借了挺多的银子。

    直郡王借了二十万两白银,太子住在毓庆宫,都不用出宫开府,却也借了整整二十五万两,都不是一次性借过来的,但一次次的借过去之后,从未还过。三贝勒还好些,只借了十万两了。

    四贝勒算是腰包里比较富的了,户部那边儿他只欠了两万两,不用伤筋动骨就能把银子还上。

    五贝勒更少,只借了一万五千两,就这还是为了修园子建的。

    七贝勒绝对是一鸣惊人,他在户部账面上的借银高达十二万两,虽然比不上太子和直郡王,但他又没有园子,也不用拉拢人脉,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大的花销,何至于要在户部借十二万两白银。

    八贝勒跟七贝勒持平,差不多也是十二万两左右的白银。

    九爷虽然富裕,可也还有八万两的欠账呢,都是刚出府那一年欠下的,腰包富裕了之后,也没去还上。

    十爷是跟九爷一块儿借的,时间和钱数都一样。

    十二爷借了五万两白银,也不算多。

    十三爷借了十万两,但却不是花在自己身上了,而是花在两个妹妹身上了,出嫁的时候,一人五万两压箱底的银票。

    在所有已经入朝参政的皇子阿哥里头,胤祯是唯一一个没有向户部借银子的,他一直就没缺过银子花,建府邸有皇阿玛给的安家银子,后来就是福晋管家了,更不缺银子。

    就算福晋没有这般富裕,他基本上也不可能去户部借银子,因为压根就没什么花银子的地方,吃喝穿用都由内务府,他自己还有俸禄,给下人发月银能花几个银子。

    实在不明白这些哥哥们是如欠下这么多银两的。

    还有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是真敢从国库借银子,多的十几万两,少得几千两,更多的人都是借上几万两的银子,借银子的欠条装满了两间屋子,可账面上还过银子的记录却是寥寥无几。

    也难怪皇阿玛大发雷霆了,他要是债主,抽刀的冲动都有了。

    无债一身轻,皇阿玛要债也要不到他头上来,四哥和五哥欠的少,很轻松就能还上,九哥是大户,还上银子也不在话下,可能连十哥的银子都会是九哥帮着还,十三哥那边他得帮帮忙了,十万两银子对十三哥来说,有些难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