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道德经义说(4/17)
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锐者,火之形;纷者,丝之形。挫其锐,圆成也;解其纷,静一也。和其光,不皦于上;同其尘,不昧于下。“湛兮似或存”,湛,静也。言其道湛静,虽不见其迹,然又似或存。彼锐则挫之,纷则解之,光则和之,尘则同之。非有也,非无也。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吾不知道是谁所生之子,象帝之先。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故系辞曰“见乃谓之象”,“帝出乎震”,其道乃在天地之先也。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有爱也,有所不爱也。爱者,仁也;不爱者,亦非不仁也。惟其爱,则不留于爱,有如刍狗,当祭祀之用也,盛之以箧函,巾之以文绣,尸祝斋戒然后用之;及其既祭之后,行者践其首迹,樵者焚其支体,其天地之于万物,当春生夏长之时,如其有仁爱以及之;至秋冬万物雕落,非天地之不爱也,物理之常也。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且圣人之于百姓,以仁义及天下,如其仁爱。及乎人事,有终始之序,有死生之变,此物理之常也。此亦物理之常,非圣人之所固为也。此非前爱而后忍,盖理之适然耳。故曰不仁乃仁之至。庄子曰“至仁无亲”“大仁不仁”,与此合矣。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道无体也,无方也。以冲和之气,鼓动于天地之间,而生养万物;如橐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言则有方,有体,大言所以明道也。有言则有指,指则不能无过。故多言则数穷,故不如守中以应万变。

    静而不污,洁而不垢,其祭祀足以隆礼而致恭者,刍狗之为物也,始之将用,则被之以文绣,盛之以箧衍;及其已用,则行者践其首,樵者爨其躯;不胶其所爱,不泥其所有。通则用之,与时宜之;过则弃之,与物从之。而天地、圣人之仁岂离乎此哉盖天之体不能生生,而生生者,真君也;而真君未尝生。地之体不能化化,而化化者,真宰也,而真宰未尝化。则出显诸仁,故凡在天地之间,形、物、声、色也,皆制于我,而物不得以疎;及夫已生已化,则入而藏诸用,故物有分之类有群,各以附离而忘有于我,而物不得以亲。虽然,天能生而不能成,地能成而不能治,圣人者出而治之也。是故体显以为仁,而其出也,同吉凶之患。故凡万物之生,皆辅相而不失其宜。体藏以为用,而其入也,虽圣人不与之同忧。故泯迹冥心而视物以异。呜呼圣人之于天地,又岂以仁忧累其心者欤故物之出,与之出而不辞;物之入,与之入而不拒。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不居,万物有以称,亦有以憾。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言岂离乎此哉后学者专孑孑之仁,而忘古人之大体。故为人则失于兼爱,为己则失于无我,又岂知圣人不失己亦不失人欤与时推移,与物运转,而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故动而愈出,则正己而无我者,所以应物,而非以敌物。虚而不屈,则无己而丧我者,所以绝物,而非所以成物。噫天地、圣人之道,其仁以百姓、万物为刍狗者,可以一言而尽矣。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者,能虚也,能容也,能盈也,能应也。有此四德,不知所以然,故谓之神。有其神则不死,死则不生;不生,故能生生而不见其迹。牝,取生物之意,生物而不见其迹,故谓之玄。易曰“太极生两仪。”是亦玄牝之谓也。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其门,则天地所由生之本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