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5章 拉个小手亲个小嘴(1/3)
    嗯。

    户部尚书。

    执掌天下钱粮的大司农。

    这玩意儿,把李祺都给整不会了。

    他不太明白老朱陛下的想法,到底是在试探李善长,还是真的缺人手

    “这岁末核算关乎到国库的存余,马上大朝仪了,很多新政都会在上面宣布,可这岁末核算还没弄清楚,那咱们以前定好的很多国策,都不敢在大朝仪上宣布啊”

    老朱陛下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不清楚国库里面的存余,不知道手里面还有多少钱粮,老朱心里面也没底啊

    国库收支,这是一本复杂账,关乎到国家钱粮调度,说白了就是国计民生,不能一点马虎。

    李祺见状心思一动,笑道:“那还真是来巧了,父皇怎么不让儿臣看看”

    “你看啥难道你还会数算不成”老朱陛下没好气地笑骂道,随手就将账本扔给了李祺。

    “父皇不知,儿臣可是神算子”

    神算子

    我呸

    反正老朱陛下不信。

    他现在还跟李善长聊着户部尚书的事情。

    因为杨思义越来越懈怠敷衍,老朱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将他给换掉。

    可纵观整个朝堂,除开杨思义这个当年的司农卿,擅长管理钱粮的,也就只有李善长了。

    昔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后勤大管家,不但要管钱粮,还要管律令,可人家全都做的面面俱到,没有任何纰漏

    因此,国家大计面前,老朱也懒得再理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了。

    这边两人讨论得激烈,李祺却认认真真地看起了账本,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

    “洪武三年苏州府入库丝八万斤、布二十四万匹,银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二两”

    密密麻麻的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脑袋生疼。

    毕竟上面记录着整个洪武朝一整年的支出与收入,包括北伐粮草这些大头在里面,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详细记录在案。

    经过李祺提醒之后,大明王朝主要的税收,基本上都是以实物为主,丝、布、粮、茶叶、瓷器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物资才是大明朝真正的财政来源,因此税银就显得比较少了,远远无法跟其他朝代相提并论。

    再加上现在还是明初,社会尚且没有恢复生产,这收税也收不上来多少。

    而户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记账方式也十分简单直白,或者说落后,加一笔减一笔,原始得让人心疼。

    这还只是一个苏州府,就有这么庞大的计算量,要是把全国的州府加上,可想而知这计算量会有多么庞大了。

    很难想象,这些户部官吏手拿毛笔,一笔一笔地进行核算,那不得核算到猴年马月去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最麻烦的是,物资的输送过程之中,还会有损耗,而这损耗是无法估算的。

    既然有入账,那就还有出纳,所以户部到了岁末时的出入账极为庞大。

    他们这种原始粗暴的加减算法,未必准确,还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算,又因为计算量惊人,所以又必须有专门的人员分头并进,各自进行核算,最终两相验证再来汇总。

    因为运输损耗的存在,再加上核算方式落后,就算户部官吏不断反复的核算,只怕最后算出来的,也只是一个虚数,不是什么具体的数据,说白了他们这是在做无用功。

    好在李祺会数算,什么方程式、微积分这些,他还是会的,拿着自制的炭笔,就开始聚精会神地算了起来,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