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要稿费,还怕人说”王濛继续调侃他。
“我有什么怕的这不是怕你们这些杂志眼气嘛”
王濛乐呵呵的说道“骂我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吧”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行了行了,先别说玩笑话了,我有事想请你帮帮忙。”
王濛收起了笑容,跟林朝阳谈起了正事。
从去年7月接任章光年成为人民文学主编到现在,王濛已经履职七个多月了。
这七个多月里,他凭借着各种手段算是将编辑部的内部关系给捋顺了,但心里对于杂志的一些改革构想还没有实现。
他现在有个想法,想在今年设立一个创作函授中心,举办系列文学讲座和创作函授班,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人民文学的那些有潜力的青年作者。
“在我的想法里,我们最好是能搞一个副刊出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人民文学之友。
这份刊物相当于是函授中心的教材,可以发表老师们的创作理论和讲稿,而且学员们的习作水平普遍不太高,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不太妥当,要是有了这个副刊就方便多了。”
王濛说了半天,到这里停下,看着林朝阳,“我想让玉书来负责这个副刊,你觉得怎么样”
让陶玉书来负责副刊
这当然是好事,不过王濛明明可以当面跟陶玉书说,却偏要挑今天来找他说,联想到他之前说的创作函授中心,林朝阳心中已经明白了他的打算。
“你这个当领导的器重我们家玉书,这当然是好事,回头我把这事告诉她,她肯定高兴。”林朝阳笑着说道。
王濛又说道“回头等函授中心开了,你来给学生们讲讲课怎么样”
“时间怎么安排”
“到时候我们会在燕京举行文学讲座,邀请你们这些讲师为燕京本地的学生们上课,讲稿会发表在副刊上。
频率跟副刊的发刊频率一致,都是一个月一次,你来讲一次课就行,时间能长点,得一天,其实跟燕京文学那回的讲习班差不多。”
林朝阳点了点头,八十年代几乎各家刊物都会搞这种所谓的创作班、讲习班,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拉拢和培养青年作家。
当然了,也有些刊物是借着办班的名义创收。
人民文学自然不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创收,王濛现在需要的是挖掘新鲜血液,让他在人民文学能够大展拳脚。
左右不过是讲回课,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林朝阳痛快的答应道“可以。”
邀请到他来当讲师,王濛很是高兴,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谌容那边张罗着开饭了。
谌容家的餐桌就是普通的八仙桌,今天来了十多个人,根本坐不下,大家也不介意,宋凡带头领几个人跑到沙发那里去,端了两盘菜吃了起来。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融洽。
这时候门外进来个地包天、小眼睛的青年,进门就点头哈腰,热情的跟杨末、宋凡等人打招呼。
“杨阿姨”
“宋叔”
谌容给大家介绍,这是她二儿子梁天。
宋凡调侃道“你小子,这个点儿你不是应该在值班吗怎么跑回来了”
“叔儿,值班您也得让我吃口饭啊不能你们领导吃香的、喝辣的,就不管我们这些小兵的死活啊”
梁天嬉皮笑脸的回了宋凡一句,谌容骂了他一句没大没小,宋凡并不在意,笑着说道“那赶紧吃,吃完好回去。”
梁天顿时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