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白捡的侨汇券(2/4)
人发指,不如自己手里有外汇。

    除了留存这件好事,这次新条例里面还有一句话结售给中国银行所得的人民币,都可以享受优待侨汇的有关待遇。

    建国之后国家外汇紧张,当时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筹集外汇用于国家建设,政府号召那些海外华侨向国内亲友邮寄外汇,这就是侨汇。

    这些外汇到了国内都得强制结汇,外汇变成了人民币,老百姓也不傻,谁愿意干这种事

    为了鼓励华侨带回外汇,政府就想了个主意,发行一批特殊的票证侨汇券。

    在五十年代,凡是从境外带回来的外汇折合人民币一百元的,可凭借侨汇券增加供应粮食6公斤、食油1公斤、白糖1公斤、鲜肉1公斤、棉布10尺。

    如此优厚的政策自然引来了不少老百姓的踊跃参与,前些年,在南方某些海外关系多的省份,有些老百姓光是靠着海外亲属汇外币换来的侨汇券就能买房子。

    1981年是个有些特殊的年份,几年来一片火热的经济改革出现了停滞情况。

    年初gy两次发出紧急文件“打击投机倒把”,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发现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开始与国营企业抢市场、抢原材料,对国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这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造成了两个事实,一方面是它有效地控制了宏观经济的方向,避免了因过热而可能出现的种种动荡和不安定。

    另一方面,它也使刚刚萌芽的乡镇企业遭受到了第一次寒流,几乎所有在1980年前后创办的企业在1981年度的经济指标都是下滑或停滞的。

    刚刚过去的七月份,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尖锐的指出,“外汇储备吃紧,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石油产量瓶颈、出口下降,对稀有能源资源的严重依赖使中国经济发生了严重问题。”

    外汇条例的颁布因应的正是今年国内的经济大环境。

    国家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不是林朝阳能够左右的,但外汇条例的颁布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出版社支付给他的六万六千港元稿费,刨去10的外汇留存,按照官方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一万八千块出头。

    到了八十年代,以前只能用于购买指定生活物资的侨汇券也在演化,可以购买的商品种类不仅包括了生活日用品,更包括了诸多工业品,还可以兑换票证、购物券来使用。

    在市场上所能买到的商品都可以使用侨汇券,几乎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可以购买一些国内非常紧俏的进口商品,如果按照功能来说,几乎与外汇券差别不大了。

    但与外汇券不同的是,侨汇券是由主券“侨汇人民币”和购买物资的“实票”构成的。

    主券部分印有侨汇券名称、侨汇人民币数额、编号、有效期限及发行机构印章,实票上所印的则是可以购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

    因为是币票合一的票证,所以使用侨汇券购买物资不需要再额外支付人民币。

    按照燕京市如今对侨汇发放商品配额的政策,林朝阳出售给中国人民的这些钱将带给他超过1吨的粮食和一百多公斤食用油,另外还有副食券几百张、购物券上千张。

    听着银行柜员给他们算账,陶玉书姐俩都快听傻了。

    “能给这么多东西”陶玉墨喃喃自语道。

    震惊过后,陶玉书又恢复了她平日里的精明,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同志,这侨汇券有效期是多久”

    如今这年头的票证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过期作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