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章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月票加更)(2/4)
身在联大同学办的中学里当了几年老师。

    建国前夕他参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团,算是参加了革命。50年调回燕京,成了燕京市文联的文学编辑。

    当时燕京市文联先后搞了两个刊物,便是如今燕京文艺的前身。后来他又调到了民间研究文学会,任文学编辑,就为了涨两级工资。

    民间文学研究会有自己的刊物民间文学,汪曾琪在任编辑期间,写了不少散文,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燕京文艺等刊物上。

    但在之后,政治环境波云诡谲,汪曾琪吃了不少苦头,虽有不少创作,但都集中在了京剧样板戏领域,都算是集体创作,蹉跎了些年华。

    他讶异之处是在于,以林朝阳的年纪能看过他的散文,必然是博览群书才有可能。

    这个时候五十年代的杂志、期刊可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

    “我在燕大图书馆工作,闲暇之余喜欢看书。”林朝阳笑着解释了一句。

    汪曾琪了然的点了点头。

    后世人知道汪曾琪的大名,大多是因为受戒,八十年代初汪曾琪凭借在文坛名声大噪,此后又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和散文,成为八九十年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现今这个时候,汪曾琪才从嗡嗡嗡的泥泞中挣脱出来,连一篇像样的作品都没有发表过。

    多年的蹉跎让汪曾琪在当今的中国文学界名声不彰,但对于燕京文学界的老人儿来说,他的名字却并不陌生。

    在燕京文艺时,他是老舍先生的得力干将;在民间文学时,他虽名为编辑,实权却是编辑部主任;哪怕是在燕京京剧团样板团时,参与创作的也是沙家浜这样的知名剧作。

    抛开政治的因素不谈,汪曾琪在燕京文坛的名声不算小,交游的也都是林锦澜、邓友枚这样的名家。

    他今天来人民文学,也是王扶几次登门相邀,看中了他新写的骑兵列传。

    这部是根据1974年他在草原采风,写京剧草原烽火剧本时,在内蒙古了解了几个老干部的革命经历写出来的。

    恰逢其会,林朝阳与汪曾琪聊了几句,然后便向崔道义告辞。

    送完了序言,小鞋子的单行本出版就没有林朝阳需要操心的地方了。

    这个十一,他没有休息。平日里同事们没少替他顶班,他偶尔也得还还人情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这天上午,他倒是在图书馆前见到了久未见面的阿毛,不过跟以前的乐观开朗比起来,两三个月不见,阿毛看起来忧郁了不少。

    “阿毛”林朝阳隔着老远冲阿毛招了招手。

    两人走到对面,林朝阳问“好长时间没见,你干嘛去了”

    “嗨,林。”阿毛跟林朝阳打了个招呼,脸色忧郁,“没什么,出门旅行,然后回了一趟美国。”

    林朝阳首先察觉到的是,阿毛的汉语流利了不少。他看出阿毛情绪的低落,但人家不想说,他也不好多问。

    闲聊了几句,他便准备去馆里上班,转身后却听到阿毛在叫他。

    “林,你说,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不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了”

    忧郁的大金毛突然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让林朝阳猝不及防。

    “为什么会这么问”

    大金毛的表情遮遮掩掩,“没什么。”

    林朝阳一看,孩子这是遇上事儿了啊,得好好开导开导。

    “阿毛,你知道理想这个词在汉语中是具体什么意思吗”

    阿毛摇了摇头。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