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贾诩轻吸了一小口茶水,细细地品尝了一下,道。“果然还是子坤泡的茶,更为好喝上三分。”
“主公泡的,文和大体就得赞扬好喝上五分了。”李基笑着说道。
“那不是”
贾诩眯着眼,答道。“主公所泡之茶,那必须是七分以上。”
说罢,李基与贾诩都不约而同地相视而笑。
或许,贾诩与李基的年龄相差许多,李基尚未有二十,可贾诩都已经是近四十岁的年纪。
然而在刘备集团之中,李基与贾诩之间却是难得的相知之人。
当然,李基与贾诩都不同意相知之点是在于“君子”,在于“毒计”,完全就是基于对方的能力罢了。
而些许品茶的闲暇过后,李基继续为贾诩添茶之余,开口道。
“以工代赈一旦开始实行,大量聚集在流民营之中的劳力都能够发挥作用,每个士子都将率领大量劳力前往吴郡不同区域进行水利开发。”
“届时,待水利开发告一段落后,那些劳力也将会携着家眷在当地落户,且有着为当地开发水利之事,也更容易被当地百姓所接纳。”
贾诩点了点头,道。
“以工代赈自然是良策,只是子坤应该有考虑到粮食消耗的问题吧仅凭吴郡如今的粮食,恐怕有些不足,子坤应该已经有所对策。”
“粮食,正在来的路上了。”李基笑着说道。
“徐州”
贾诩皱着眉,提醒道。“主公便是面子再大,也不可能从徐州借出多少粮食。”
李基摇了摇头,手指朝着西面指了指。
贾诩的神色略微一凝,目光闪烁思索之色,很快就锁定了李基的所指的地方,道。“吴郡往西,莫过于荆、益两州,且均可沿着长江迅速运载粮食顺江而下抵达吴郡。”
“只是,荆州内部的世家斗争严重,形势复杂,说动世家借粮之事难如登天。”
“而益州新任益州牧刘焉可并非是什么良善之辈,提出州牧之策这等贻害无穷之计,刘焉之心非蠢即毒,如何愿意为了百姓借粮乎”
说到最后,贾诩的语气也多了几分怀疑。
只是,李基的脸上不免闪过了一分不自然,被人当面说“州牧之策”是贻害无穷之计,这跟被贾诩指着鼻子骂非蠢即毒有什么区别。
且,李基也不好解释那“州牧之策”是自己提出来跟刘焉进行利益交换,换取到了刘焉对于刘备的倾力支持,方才让刘备真正拥有了一支可用之兵南下征讨黄巾的。
此事知晓者唯有刘焉与李基二人,便是刘备都完全不知其中细节,仅仅以为是李基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刘焉对于征讨黄巾的支持。
“粮食之事,文和便无须多虑了,如今吾所烦恼者唯二。”
李基悠悠地道了一句,但此刻贾诩则是仿佛完全没有听到似的,装聋作哑地低头就看着杯中茶叶打转。
听不到
勿q
李基尚且烦恼之事,就定然不是什么轻松之事。
倘若不是贾诩知道跑路也没用,早就拔腿就跑离开营帐了。
只是,李基对于贾诩这种无言的拒绝也仿佛是看不到似的,贾诩没有接话,李基也继续往下说道。
“水利既成,吴郡可耕种之地便会随之剧增,但吴郡本土的耕牛却远远不足,仅凭人力开垦难难难”
“届时纵有水利、良田,恐百姓耕地效率也是颇低。”
提起这个问题,李基的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