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略微往李基的内心深究了一下,发现李基的内心根本就没有道德,反而全都是底线。
那底线粗得覆盖了上至道德圣人,下至乱国大贼的范畴,李基的道德则是在那条粗得不行的底线之中不断地上下横跳。
什么自知能力不足,恐怕是被看穿了我的心思
贾诩暗暗地想着,不由得有些可惜。
毕竟贾诩尚有把柄被李基握着,但李基的把柄贾诩自认握得还不够紧,要是能够再多握一点就更有安全感了。
“那诩便有些无计可施了”
贾诩做出了一个摊手的动作之余,提醒道。
“不过子坤恐怕直接推辞的话,恐怕会让朝廷认为主公与子坤或有二心,有意割据一方,继而找个借口去了主公的吴郡郡守之职。”
无须贾诩提醒,李基也清楚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灵帝尚未驾崩,且大汉朝廷最后的余威与遮羞布还没有被完全扯下来,并且擦了擦屁股就丢地上来回摩擦之前。
刘备的高道德与心性反而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唯有等汉室倾颓之后,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匡扶汉室的理想,方能发挥巨大的优势,迅速地接收大量属于大汉的遗产。
在这个时代,若是未有官身的白身拒绝征辟,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李基已然是一地郡丞,公然拒绝诏令,这无疑是不行的。
“难难难”
李基叹息了一声,一时半会居然也想不到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过去,李基由于深知当今天子的政治能力不低,但却是个贪图享乐、酒池肉林的主,因此未曾考虑过天子会直接下诏征辟的可能。
毕竟,当今天子就不是个明君,是那娇滴滴的美人不香吗居然亲临朝政,还亲自下诏征辟实际上仅是刘备幕僚的李基
“不太对。”
李基细细想了想,喃喃地说道。“天子下诏,背后必有人推动。”
此言一出,反倒是让一直悠然自得的贾诩表情一滞,有些诧异地看着李基,道。“子坤果真有洞明世事之能,尚未接触其余情报,便已然猜测出如此结论。”
“看来文和果真知晓些什么啊。”李基开口道。
贾诩此刻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说道。
“关于此次天子下诏之事,有两个好消息。其一经过吾与那众多滞留在吴县的各家使者交谈,发现确实并非如表面那般天子相当看重子坤,反而是涉及到朝廷之中如今越发激烈的宦官与外戚之争。”
“细说。”李基追问道。
贾诩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党锢之禁虽解,但朝廷大体依然是分为两个党派,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以及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
“至于三公之位或许多为世家把持,但三公仅是虚职,并无实权。”
“因此,世家亦多需攀附依托于大将军麾下,此前解了党锢的那些党人意欲再入朝廷,亦是如此。”
对于这一点,李基认可地点了点头。
须知,就连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亦是在大将军何进的府内听命,可想而知大将军何进的权势之大。
看似朝廷之中是宦官、外戚、世家三家相互斗争,实则却是世家依附于外戚何进,天子则暗中支持宦官,从而形成着宦官与外戚之间水火不容的政治斗争。
贾诩则是继续开口道。
“自何进担任大将军之后,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可谓是越发激烈残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