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分宗?(2/2)
之时,却不曾想负责宣读的贾诩既没有洗清他的嫌疑,也没有加深,而是继续读着逄纪的供述

    “在汝南袁氏之后,乃弘农杨氏”贾诩说到这话时顿了一顿,应道“据逄纪供述,杨氏只有两人为之同谋。一曰太学祭酒杨众,一曰张掖太守杨琦。”

    听到没有自己的名字,司空杨彪先是松了口气,但随即又立马紧张起来。

    因为他心中也没数啊

    太学祭酒刚好为六百石,杨众也在朝堂之中,闻言只觉得祸从天降。

    他不过是对太学生的言论的管理宽泛了些而已,除此之外,杨众自诩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太学生们不论是去当乡官里吏还是去带着北民南迁,这些新政他都是鼎力支持的呀。

    这是如何牵连到他身上的

    在杨众出列自辩之前,贾诩又道“依照逄纪之言,其此前曾多次在雒阳散播谣言,数次自太学始,届时借助了太学祭酒之力。”

    杨众闻言心头一紧,边拜边说道“臣冤枉啊臣与他逄纪都不认识,如何与之勾连啊”

    杨彪见状,正在思考要不要为从弟说句话,又该如何说才能在万一的情况下不至于牵连到自己,忽听有人已经开口了。

    “陛下,昔日雒阳数次物议沸腾之时,臣皆与杨祭酒在一处。臣愿担保,杨祭酒并无不妥之处”

    听到如此慷慨有力的话,群臣看去,只见正是太常卿蔡邕。

    刘辩则有些无奈,他知道蔡邕在政治上很多时候就是个老好人他看不上鸿都门学祭酒乐松,认为乐松有可能像当初蛊惑先帝一样向刘辩进谗言。为此,他想到的办法竟然是让乐松忙得没时间行谄媚之事,却也反过来让乐松坐稳了门学祭酒一职。

    可如今这时候蔡邕站出来,这政治敏感度

    好在还有另一个说头。

    贾诩见蔡邕在为杨众作保,便未在杨众身上多做纠缠,而是对刘辩拜道“陛下,臣见逄纪供述,想到了昔日挑起青州黄巾余贼之乱的许攸。”

    “那时许攸供述之人中,便有袁绍、杨琦。当初臣只以为此乃许攸攀咬然如今逄纪不知许攸攀咬之人究竟是谁,却仍能说出杨琦之名。私以为或有犹疑。”

    原以为自己已经过了一关的袁绍还没松口气,又听贾诩提到了自己。偏偏与他同列的杨琦如今正在凉州做太守呢,这下,轮到他独自申诉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