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6章 新的门学(1/2)
    可枣祗虽发现了问题,认为颍川需要重修水渠,但他并非名门出身,也没有修渠的履历,想要推动此事,终究人微言轻。

    不过枣祗很快就将自己的情绪收了回来,他今日首先要做的事还是看一看稻田里的苗情况如何。

    出了阳翟县城之后,枣祗一路向南,越往南,种稻的田亩越多。

    数日后,枣祗沿着乡间道路,一路来到了许昌县。

    路上的情况不容乐观,若是再不下雨,就算临时开通些额外的沟渠,今年的稻米亩产势必要减少了。

    颍川人口众多,在他看来,从许昌到南面的临颍县,完全可以开垦数条水渠从颍水引水灌溉,所得亩产应能胜于当今。

    只是此项耗费民力就更多了,也非一年半载之功。

    心中怀有此念,枣祗一路来到了许昌县城,打算通知许昌县令组织百姓想办法多引些水浇灌种植水稻的田亩。

    然而他刚来到城门口,对着守门的门候出示了记录自己身份的传,却见门候兴奋起来,高兴地道“枣君,终于等到你了”

    枣祗一脸的茫然,他因为在农桑上对百姓的帮助而受百姓拥戴不假,但他什么时候能让许昌的小吏这么兴奋了

    门候马上就为他解惑了“枣君,雒阳有公车来,征辟枣君入雒阳为官呢”

    门候的声音没有掩饰,周边守门的兵卒和路过的百姓听到这边的话,纷纷投来艳羡的眼神。

    “府君知道后,就派人来知会各县,让枣君接到消息后即刻回阳翟。”门候说着,留意到枣祗身上的风尘仆仆和被枣祗牵着的老马,又道,“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枣君不妨在城中驿站休息一晚,养精蓄锐。”

    傍晚,未等枣祗前往县寺,许昌县令亲来驿站拜访,对于枣祗的要求,忙不迭的答应了。

    虽然以前枣祗作为郡中百石吏,来到颍川各县本就会得到优待,但像今日这般,还是第一次。

    可枣祗心中纠结,公车征辟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他此行的使命还未完成,还未抵达南边的舞阳县和郾县。

    当夜,枣祗没有安眠。

    次日,枣祗出了房屋,东边的火红的太阳升起未久,天边浮现出了一大片红霞。

    面对着美轮美奂的朝霞,一抹笑容浮现在了枣祗的脸上。

    这抹朝霞意味着终于要下雨了。

    这样,他也能放心回阳翟去了。

    “鸿都文学”枣祗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太守李旻解释说“你莫要想差了,鸿都门学今时不同往日,而今归于太常蔡公接管,蔡公的名声谁人不知”

    又小声透露道“我遣人从使者处打听到,你的名字已经上达天听,能当上鸿都文学,你在农桑之道上的建树至关重要。”

    枣祗闻言拜谢道“多谢府君看顾。”

    他谢得诚心诚意,李旻素有德行,而且别的不说,他这个劝农掾史就是受李旻征辟而来的。

    李旻笑着说“君之才能我是知晓的,此去雒阳,若能得太常另眼相看,必然前途似锦。我知君素有抱负,今日的机会,绝不可辜负”

    而今枣祗受公车,他也与有荣焉。

    阳翟县距离雒阳不算远,枣祗孤身应征,准备在雒阳安定下来后再来接妻儿入京居住。

    鸿都门学虽然在设立之初就很受宪帝的喜爱,但雒阳城内寸土寸金,鸿都门学和太学一样,都被设置在了城外。

    当初为了避免一些冲动的太学生选择仗着人数优势以理服人,太学在东南,鸿都门学则被设在了城西,距离西园不算太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