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陈留郡问道“陈留王如何颍川也不错,郡治距离雒阳更近些。”
灵帝笑道“我原本想着河间王呢,陈留比颍川合适,旁边就是陈国和梁国。”
刘辩基本不担心封国的安全问题,这年头封国内的国相几乎享有等同于郡守的权力,只是多了一个需要监控的诸侯王罢了。
有了皇帝的表态,刘辩身为嫡长,几乎听不到不和谐的声音。
随着灵帝顺势将立太子一事放到朝会之上,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皇帝遂命有司挑选吉日。
而原本的太子官属,作为等价于虎贲羽林郎官的太子舍人在制度上规定了不能免除,被灵帝老早的放到西园卖完了名额。
其余自太子属官之首的太子少傅以下,全是空白。
不过刘辩目前还住在中宫,碍于年纪,无论是灵帝还是何皇后都没有让他搬去太子宫的想法。
所以,常驻太子宫的属官相对而言并没有太过抢手,更多人盯上的是太子少傅。
这可是将来太傅的最佳人选啊
但对于太子少傅,呼声最大不是教导刘辩处理政务的尚书令卢植,而是太常袁隗。
袁隗的最大支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军何进。
灵帝虽然知道刘辩属意卢植,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宣布太子太傅的人选,而是任由议论。
刘辩则在犹豫,要不要暗示何苗出来力挺卢植。
因为何苗一旦这样做了,就意味着他与何进在政治上的决裂,而以何进的性格,这种决裂绝不会仅仅表现在政治上。
但卢植却表现地云淡风轻。
刘辩终于忍不住问道“如今外朝风声四起,我在宫内都听到了,卢师难道毫无察觉吗”
卢植闻言抬起头,将目光从公文上移开,说道“庆赏刑罚,人主之柄,为臣岂得与人主争也此事本就是该由陛下圣裁之事,时人议论再多,又能如何”
于是,次日,刘辩避开卢植找上了灵帝,提出希望可以让卢植兼任太子少傅。
灵帝倒也没说不同意,反而问道“辩儿似乎不喜袁氏”
刘辩沉吟片刻,答道“起初是因为见袁绍时常撺掇大将军,心生不喜。后来查看奏书公文,方知袁氏的诸多门生故吏,不可使袁氏为太子少傅。”
“伱能想到此处,确实不错。只是如今袁隗在外朝的风评可是高得很,不比卢子干低,声望更是胜之不少。你可曾想过,若以卢子干为太子少傅,袁隗又该如何安置”
“继续当太常”刘辩试探着问。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