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戚继光的一生(2/4)
帝国弃之如敝屣。

    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使明军水陆装备领先世界,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发明鸳鸯阵,让倭寇与蒙古兵闻风丧胆,却被皇帝视为张党余孽翻在地。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生。

    东山蓬莱古称登州,与州泉、扬州、明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也是一处重要的海防军事基地。城中设有总督备倭都司,戚继光就出生在这里。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十分喜欢读书,通晓古今史籍。17岁这一年,戚继光世袭了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任职两年后,戚继光进京参加了武举考试。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倭寇的意思原指本日人的侵袭,许多倭寇是在本日国内战败的落魄武士,据山为贼,出海为寇。由于倭寇主要以劫掠为主,再加上洋流、季风等原因,所以倭寇流窜的地方主要是江浙、建福沿海一带。

    后来本日群雄割据,爆发内战,每个诸侯国都需要用钱,就派军队来到明朝沿海抢钱。因为军队人数有限,他们又雇佣了许多浪人充当炮灰,于是就形成了海盗、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武装侵略集团,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倭寇。

    1551年,明朝重开备倭司,但大规模的掠夺却日益严重。海商王直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虎作伥,与倭寇合伙做起了掠夺的无本生意。

    两年后,26岁的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5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而王直在舟山立港的海盗巢穴被俞大猷所迫,只能窜逃日本,将大本营设立在了本日长崎。

    两年后,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千户,担任参将一职,负责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嘉靖中后期由于海防观念淡薄,导致战船所剩无几,卫所军队缺额半数以上,士兵老少掺杂且缺乏军事训练,还成为了各级军官压榨的对象。

    这让倭寇入侵就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深入内地烧杀抢掠,数百里内人皆存亡。就在戚继光刚刚上任后,王直与党作乱于岑港,四处劫掠粮草,构筑营寨,叫嚣着要为王直报仇。

    于是,戚继光抗倭生涯中的重要战役岑港之战爆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岑港易守难攻,倭寇依托险要地形与明朝军队纠缠长达数月,沿海州县也烽烟四起,戚继光等将领疲于奔命。久攻不下的他等到了来自京城的一封诏书,剥夺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职位,限期1月内荡平倭寇。

    明军不得不改变打法,士兵们无论白天黑夜不间断的擂鼓佯攻,时间一长,倭寇也疲惫不堪,锐气尽失,内部也产生了猜忌。戚继光趁机强攻岑港,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仍有一部分倭寇乘船从海路溃逃,直奔建福而去。

    最终以明军伤亡3000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有部分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也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利之一。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就在朝廷有人以通倭的嫌疑准备弹劾戚继光时,戚继光却因平定了王直的功劳而副官。戚继光认识到要想将倭寇彻底赶出明朝,就必须全歼或者重创他们,而想要获得真正的胜利,这位年轻的指挥官又该做些什么呢

    戚继光到江浙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3000人,在戚继光的指导下训练将其练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号称戚家军。

    戚继光在义乌募兵之后,本日便爆发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总决战,战败的武士和浪人大量涌入明朝,造成了明朝倭寇的大泛滥。

    因此,在海疆危难之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