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襄公四年载晋侯的话说“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
这此言论,代表了儒家的一贯看法。
姜公辅受“内诸夏而外夷狄”思想的影响,所以也宣场起“戎狄轻而寡信,贪而无亲”来了,不足为怪。
他主张发展生产,加强国防,并提出了类似屯兵、屯田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
三是提倡礼义,实行富民政策,利用厚生,与民休息,广庶类,勤农桑,崇教化,重贤才。
“夫奸邪生于豪杰,廉耻生于礼义。礼义立,孰有不耻且格乎衣食足,孰有背义趋利者乎臣以为遂其富利之业,申其仁义之利,则外户不扃矣。”
儒家认为人民生活富足是进行礼乐教化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富而后教,才易于使人向善,遵礼守法,收以良好的效果。
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子路篇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显然,姜公辅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
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人都主张先富后教。
四是赞扬德宗厚德载物,恩泽被及草木禽兽,诚为德政。
例如,“捐金玉于江湖,反珍奇于薮泽”,就是指德宗罢贡献,放舞象,出鹰犬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而且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伦理学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姜公辅又引诗经大雅所说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德宗慎终如始,贯彻到底。
言辞虽然委婉,意思却很明确,颂扬之中,隐含警告。
可惜德宗并没有认真听取姜公辅的规谏,有始无终,竟把国家政局搞得一塌糊涂。
姜公辅的警告,果不幸而言中
从思想行事来看,姜公辅属于儒家学派是无可置疑的。
但他和当时安南大多数文人学者一样,信奉三教同源之说,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好感,并不采取排斥态度。
新唐书姜公辅列传记载“陆贽为相,公辅数求官。贽密谓曰窦丞相尝言,为公拟官屡矣,上辄不悦。公辅惧,请为道士。”
安南文人学者一般认为,进可以儒术应世,退可以道术养身,儒道两家是相通的,各有各的长处和适用范围。
看来姜公辅也信奉并且实行这样的思想观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