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3章 欲善火箭事,先利发动机(3/3)
涡轮以更低的温度、更低的压力工作,大大提升了涡轮组件的寿命。

    而且即便是富燃的燃料通过泵轴泄漏,也只会遇到更多的燃料,也就不需要精密的密封装置了。

    所以就理论设计而言,这种结构下的火箭发动机,其热力学循环效率是最高的。

    当然,这条技术路线也不是邱睿想出来的。

    大老苏的rd270发动机,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不过那玩意用的两种推进剂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腓,是出了名的“毒发”,始终也能下测试台。

    没能搞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推进剂有毒,而是当年的技术不达标。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虽然把小燃烧室的温度给降了下来,但是这玩意技术难度高,稳定性贼差,很难长时间有效输出。

    遵循前世老马的解决思路,邱睿决定索性把燃料也换了。

    从液氢,换成液态甲烷。

    这么做的好处多多,简单举几个方面。

    首先是“比冲”。

    衡量火箭发动机效率的标准是“比冲”,即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

    总之知道比冲越高越好就完了。

    虽然理想的甲烷发动机,比冲为459秒,比理想液氢发动机的532秒要低,但比煤油发动机的370秒可高了不少。

    然后是燃料的燃烧温度,燃烧温度越低,对发动机就越好。

    煤油燃烧温度3397度,甲烷3277度,液氢2797度。

    接下来是燃料沸点。

    煤油210多度,比水还要高。

    液氢零下253度,接近绝对零度。

    这俩玩意都需要考虑极为严格的隔热和保温措施。

    至于甲烷,沸点在零下162度,和液氧非常接近。

    因此甲烷罐和液氧罐,可以使用共底储箱,从而大大减轻火箭的重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价格。

    都不说液氢,就是和火箭用的煤油一比,甲烷都跟不要钱似的。

    综上所述,无论怎么看,采用甲烷燃料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都必须要搞。

    不搞不行

    注我这章写的好像有些自嗨了,没啥剧情,大家全当是个过渡章节好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