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工作之前首要解决肚子问题。
“瑾瑜,我睡了几天”
路上,余华向林婉了解情况。
“六天整。”林婉回答道。
余华点头,继续问道“教授那边怎么样”
“教授前天恢复状态,目前正在兵工厂火炮装配车间,装配第四门37式榴弹炮,另外局里说如果你醒了记得通报,让你直接去总部。”林婉给出信息。
“第四门是的,我差点忘了,电渣炉首次冶炼试验的时候,一共搞了两根那这样,吕同志,你先通知局里,告知我已恢复的情况。”
余华闻言陷入思索,立马想起原由,搞清楚情况,随即作出安排“瑾瑜,你安排车辆,吃完饭我们去总部,应该要开个会。”
“是。”吕俊羽立即回应,转身离去。
“好,我来安排。”林婉点了点头。
到了食堂,简单喝了碗南瓜粥牛肉包填饱肚子,随后,余华一行人乘车离开专供科研人员及家属居住的职工小区,前往总部。
柳树沟兵工厂,火炮装配车间内。
李强伫立于安全区域之外,双眼看向前方,仔细关注第四门红牡丹重炮的装配过程,此次装配作业是红牡丹重炮进入定型量产阶段的重要标志,由庄教授亲自指挥,严格把关,只为生产质量可靠的重炮。
军工局出品,必是精品。
四门红牡丹重炮,包含原型炮在内,经质检合格出厂,将会冠以太行实业公司之名,打上法制铭牌文,盖上全封闭雨布,秘密送往忻口前线进行实战测试,检验其真实战场表现。
剑指忻口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实战测试是红牡丹重炮的专属高考,能否获得前线部队的好评,取决于此次实战表现究竟如何。
装配工作持续进行,所有操作规范严格按照重炮标准装配手册要求,庄教授位于指挥位,向装配小组不断下达指令,炮架基础已经安装于回转支承总成之上,液压式复进机和双室制退机如宝石般镶嵌于上方,一个又一个拥有标准尺寸的火炮零部件不断安装于炮架预留位置,似如堆砌积木般简洁且富有美感,整个装配过程仿若作画般极具艺术气息。
饶是这样的场景,李强已经看了四遍,依然觉得震撼非凡,深深沉醉于其中。
在中华最贫穷和最落后的地区,生产世界最先进的105毫米榴弹炮,这是奇迹,亦是美景。
此番美景,中华大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值此时节,沈兵早已陷落,巩兵和汉兵均处于内迁状态,无法生产,全国唯独具有105毫米榴弹炮生产能力的太兵,则因太原会战内长城防线的失利,加之日军轰炸机部队频繁轰炸太原,处于停产转运状态。
放眼中华,能够进行大规模军工生产的兵工厂,独剩他李强手中的延城柳树沟中央兵工厂。
“真期待呐”李强看着已然处于液氮装配环节的第四门37式榴弹炮,搓了搓手,心神不由自主飞往数百公里之外的忻口前线,畅想炮轰日军的场景。
一号装配点内,105毫米内径采用电渣钢材质加工而成的炮管,经过液氮冷冻处理,缓缓装入锥形套筒之内,过程无比顺滑,毫无阻碍,直至没入底端,待温度回升之后,炮管向外膨胀,实现完美的过盈装配。
最后,打上法文铭牌信息。
第四门37式105毫米榴弹炮装配完成。
火炮经推车牵引,离开装配点位向质检工位而去,两名火炮质检员接收火炮,一人手握检查本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