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村长一拍自己的大腿,说道,“自己人就是自己人,戴小子,你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了。
用我当初去省里培训,一个专家就这样解释过我们瑶家的铜鼓舞。
他说我们瑶家的铜鼓舞,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代一代的传承,体现了我们瑶家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和热爱生活的精神。现在看看麻栗乡的小伙子跳得是什么猴子都跳得比这好看,
尤其是那个敲鼓的,敲得是啥子哟,那铜鼓敲得象用棒槌擂衣裳,简直就没吃过饭没一点精神
老墨也也点头道,“对头,还有那长管竹笙吹的跟放屁一样
戴小子说得没错,这铜鼓舞就缺乏了一种精神,老祖宗的东西,都快没了”
鹰麟被两人说得面红耳赤,脸燥的不行。
后来实在是放不下面子,只好如实说道,“我也不想这样呀,这舞蹈被市里文工团的领导专门改编过了说是我们搞旅游了,这个铜鼓舞就要适应市场,要按这个来表演
他奶奶的,以前铜鼓是我亲自敲的。
自从被他改了以后,我就再也没上去敲过鼓,真地丢不起那个人呀”
一旁的戴红旗听得有趣,强忍笑意。
蛮牛等人待表演一结束,全都笑出声来,直到一阵紧锣密鼓响起大家才停下。
这是表演上刀山了,是瑶寨表演的压轴戏
只见两名麻栗乡的瑶家汉子用数把长刀砍断几根竹子后,便一把一把地将这些锋利的长刀白刃朝上固定成楼梯状。
一个十六、七岁的瑶家少年稍作活动,打着赤脚一步步踩着刀锋登上四米多高的刀山。
四周的观看的游客全都惊呆了。
他们紧紧屏住自己的呼吸,不敢发出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唯恐惊到了少年。
那个几个老外更是眼睛都鼓了起来。
他们拿出手机,或者是数码相机,不停地拍摄起来。
少年踩着刀刃蹬上了刀山的顶端,站在最顶端的那把刀锋上做了个白鹤亮翅的动作,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少年又做了几个动作,从另一边踩着刀刃下了刀山,刚一站稳掌声如潮。
结束后许多游客都来到刀山下,争相和勇敢的瑶家少年合影留念。
看完表演已是将近十点钟,最后上刀山的节目让龙村长和老墨交口称赞,戴红旗也是点头称赞。
心情大好的鹰麟提议继续喝酒,众人一听立刻答应。
一行人浩浩荡荡开赴鹰麟的吊脚楼,鹰麟的妻子带着女儿和村里的一些女人姑娘以及孟晨晨和段楠在说话,远远看到众人回来,连忙进后院忙碌起来。
众人兴高采烈喝到一半,珍妮和两个高大的英国青年在翻译的陪同下不请自来。
众人一愣,随即热情地招呼坐下。
瑶家人好客,客人上门了,自然没有直接赶走的道理。
戴红旗对老墨和龙村长耳语几句,两人有些疑惑,最后还是点头同意。
客人坐下按瑶家习惯喝下三杯之后,大家也就随意交谈起来。
珍妮苦于汉语不行,只能结结巴巴地说几句,不得已只好通过翻译表达谢意。
不过,珍妮的表述方式十分古典委婉,翻译急得脸都红了,还是解说得词不达意。
看着瑶家人不解的神色,珍妮着急地反复表白越说越快。
翻译越发地手忙脚乱,翻译得也越发的词不达意,大家也就越来越迷糊。
这时候,只听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