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构筑好的阵地覆上木板和浮土做好隐蔽后,何炜将部下带回了主阵地,令其布防后迅疾召集了各個班的班长商议此事,此事,同样关乎作战的成败,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
步兵班的编成和战术是息息相关的,对于这个时代的步兵战术,何炜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后也了然于心。
事实上,中国军队当下接受过的最早的步兵战术,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广泛应用的散兵线战术,这种战术还保留着线列步兵时代排队枪毙的遗风。
其战斗形式,就是步兵以连为基本战斗单位,在战斗时,步兵连下属的步兵以排为单位排成一到两条横队,每个士兵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按照连排长的命令前进,开火时,也并非是自由开火,而是按照开火命令,以排甚至是连为单位集体开火,也就是所谓的排枪射击,一排排的开火构成杀伤敌军的火力线。
这种战术的攻击手段也非常简单,攻击敌军阵地时,往往是由整团整营部队排成一道接着一道的散兵线,实行连续不断的冲锋,在战斗中,以步枪组成的排枪火力压制敌阵地,掩护散兵线不断的向前突击,最终接近敌军阵地时,集体上刺刀,实施集团白刃冲锋,一条条线,一波波的发起冲锋,一波被打退了,下一波继续冲,一排人被打死了,下一排铆足了劲儿继续上,凭借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如同海浪一般冲锋攻击,一直到冲入敌阵地。
但是,这种战术是基于当时的自动火力不足,散兵线冲锋时代的部队,其火力输出就是步枪,什么轻重机枪什么都没有,守军也是如此。
在攻击和防御双方火力都不足的时代,互相攻击的火器只有步枪时,这种密集队形,波浪式的冲锋,是极具威慑力的,成千上万人挺着刺刀发起冲击,那场面,不是一般的震撼实际攻击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中国从北洋军开始,学习的多是日式战术,部队和军校日常教育使用的典范令即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和阵中要务令,是当时军校和部队训练作战和日常业务运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军官必须掌握的军事教程,简称为典范令也以日式为主,日军当时同样采取的是散兵线战术。
因此,从北洋时期,到北伐,再到中原大战,甚至是一二八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一直使用的都是散兵线战术。
战争,是催化战术进步的最佳利器,一战时期,大量重机枪的装备,再到重机枪轻量化和迫击炮的诞生,使得步兵手中的火力得到了成倍的增长,面对如潮水一般攻击的散兵线,蹲在战壕里面的守军无须惧怕,重机枪的交叉火力和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就足以然散兵线攻击血流成河。
取而代之的就是散兵群战术,相比于散兵线战术,散兵群战术的要点就是原本作为最小作战单位的步兵连彻底打散开来,以步兵班为最小作战单位,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许多性能优良的,诸如zb26,启拉利ke7,勃朗宁bar,哈奇开斯1922等轻量化的机枪应运而生,为机枪下沉装备到基层步兵班创造了物质条件。
散兵群战术下每个班都装备有轻机枪,步兵班内可以按照装备,任务分成若干个组,在战斗中,这些组互相掩护,突进,彻底崛起了旧有的散兵线战术。
中国军队,实际上从北洋开始,一直都在使用拉散兵线放排枪的散兵线战术,尽管像对于散兵群战术至关重要的轻机枪等新锐兵器也早已被引入中国,但是这些兵器并没有使中国军队迈入散兵群作战的关口,很多军队只是单纯的引进轻机枪,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