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前,乔治从远东征调的增援部队抵达君士坦丁堡,从希腊王国和罗马尼亚王国抽调的增援部队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开赴战场。
德米特计划援军从黑海沿岸登陆,从北向南推进,最终和在地中海方向登陆的英法联军汇合,击败奥斯曼帝国。
乔治对德米特的计划进行修改,要求派出一支部队在波斯半岛登陆,开辟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战场。
波斯半岛那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荒无人烟,连奥斯曼帝国都不重视。
乔治知道那片土地的价值。
“在波斯半岛登陆,对我们的后勤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德米特不建议这样做,俄军在整個印度洋都没有补给点。
现在战争对于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巴尔干战区之所以面对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夹击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有君士坦丁堡这个稳定的大后方。
开辟第二战场的话,俄军的补给点将拉长到2000公里以上,这对孤军深入的俄军来说将是巨大的灾难。
“你知道一艘集装箱货轮可以装载多少补给物资吗”
乔治提醒德米特,俄军的后勤能力,和第十次俄土战争时期,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了。
拥有黑海出海口,乔治就不再依赖问题频发的西伯利亚铁路,阿穆尔生产的商品,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顺利抵达君士坦丁堡。海运的速度虽然慢了点,成本低,运输量大。
采用集装箱之后,效率也比铁路更高。
乔治的计划并不复杂,只从远东抽调一个军,抢在英法联军之前尽可能抢地盘。
最好能把整个波斯半岛拿下。
本身就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帝国,如果再拥有波斯半岛
乔治就想问还有谁
“好吧,是我无知了”
德米特不得不承认,他的知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
从传统角度出发,派出一支偏师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
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军之所以灰头土脸,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关键原因就在于远离本土。
乔治拥有的资源超出德米特的想象。
如果部队是从东印度出发,那么距离波斯半岛其实也没多远。
荒无人烟对于进攻部队来说确实不是好事,因为不能遵循哥萨克的传统以战养战。
可乔治的目的也不是缴获战利品,而是去占地盘。
波斯半岛周边都是海,登陆点随便挑,以阿穆尔的建设能力,修建一个补给基地,也就几个月的事。
港口建设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要考虑太多因素。
如果只是补给的话,其实并不复杂,毕竟奥斯曼帝国要调集军队也需要时间。
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奥斯曼帝国根本顾不上这支偏师,所以乔治只需要考虑当地人是否配合。
这个问题不考虑的话,搞不好在波斯半岛登陆的俄军,也会跟的黎波里的意军一样,陷入无穷无尽的治安战。
有时候乔治会好奇,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偏偏让意大利人搞得很复杂。
换成乔治,乔治才不会跟游牧民族打游击战呢。
游牧民族的弱点很明显,人数少,实力弱,居无定所,没有稳定大后方,跟哥萨克一样都是以战养战。
换成乔治,乔治会从游牧民族中扶植一个合适的代理人,让代理人去对付反抗的游牧民族。
这才是以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