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并不认为提高工人收入,就会影响到工厂的利润。
增加利润的方式很多,压榨工人是最愚蠢的。
相反提高工人待遇,会更大程度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为工厂更多利润,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复杂。
乔治要建钢铁厂很困难,建一座兵工厂反倒很简单。
1883年的当下,俄罗斯每年的钢铁产量为60万吨。
实际生产中,俄罗斯的钢铁产量,从未超过最大产能的75。
究其原因,关键还是效率不高。
三大兵工厂也一样。
七十年代俄罗斯开始换装,整整十年,这个工作还没有完成,三大兵工厂的产量,同样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乔治给米哈伊尔发电报,让米哈伊尔把今年雇佣的3000华工,送500到圣彼得堡来。
乔治要让尼古拉和沙皇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工业生产。
“华工会使用机器”尼古拉怀疑华工能不能完成任务。
“应该不会”乔治委婉。
不是应该,是肯定不会。
乔治不知道清帝国的识字率是多少,不过在清帝国,民间开办私塾犯法,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会也没用。
俄罗斯机器上没汉字,全是俄文,俄罗斯的工人也不懂。
能看懂的话,也不会去当工人了。
“那要他们干什么”尼古拉不知道华工有多努力。
“不会用可以教,他们未必是最好的工人,但一定是最好的学生。”乔治对华人的智商还是有信心的。
“不可能,伊格那耶夫说过,清国人愚昧无比,不可调教,而且他们不讲卫生,不可接触。”尼古拉对华人成见深。
伊格那耶夫当过俄罗斯驻清国大使,对清国并不陌生,但远远称不上了解。
“伊格那耶夫是胡说,清国的愚昧,不是华人造成的。”乔治冤有头,债有主。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意思就是在嘉兴办公学,嘉兴人到八岁不读书,就惩罚其监护人。
嘉兴一地的情况,不能代表整個明帝国。
但是也能充分证明明帝国官方层面,对于教育的态度。
乔治也不跟尼古拉抬杠,等500华工抵达圣彼得堡,尼古拉自然会明白,清帝国的现状是哪些人造成的。
从海参崴坐船到圣彼得堡,需要两个月。
橡团在圣诞节前,得到了第一批弹仓式步枪。
和弹仓式步枪一起抵达橡团的,还有一万发新式子弹。
乔治那点可怜的军事知识,放在这个时代就是专家。
新式子弹采用乔治的建议,中间装药,尖头弹,既能保证射程和精度,又能拥有较强的杀伤力。
通常来说,圆头弹的子弹杀伤力,比尖头弹大一些。
不过圆头弹在飞行过程中,弹道并不稳定,速度也更慢,对精度影响较大。
俄罗斯军方采用的新型子弹,其弹头前轻后重、头轻脚重。
当尖型弹头击中人体时,很容易失去稳定,发生剧烈翻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将成倍增加,“空腔效应”更明显,杀伤力更大。
测试中表明,这种子弹击中人体躯干时,会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并不会一枪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