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正武同,陈初亲军出身;副营正林承福刚满十九,其父林丰,当年桐山之乱时血洒小石岭,林承福又是蓝翔学堂首批毕业生。
毕业后,跟随烟火局黄恢宏学艺一年,这才与武同一起建起了天雷营。
林承福可算作淮北系最根正苗红的嫡系。
从他和武同的出身不难看出,陈初多重视这天雷营。
天雷营有两种主武器,一种为三寸炮,发射九斤弹,铜铸炮身重一千八百斤,全营配备二十六门。
另一种为五寸炮,重三千余斤,全营配备十六门。
因辎重运输要求,标准五百人一营的编制在天雷营变成了千人,其中一半人员负责驽马饲喂、驭车、装运等等后勤工作。
自从数年前,黄恢宏在无限制预算下研制出威力远胜以往的火药后,铸炮一事便提到了日程。
冶铁所成立后,更是加快了进程。
本来陈初希望冶铁所能做出铁炮,但至今铁炮因材质问题始终承受不了射程千米以上的膛压,试验中出现了数次炸膛事件,有研究人员死伤。
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不得已回归到了铜这种更贵、更重,但延展性更好的材质。
毕竟,这种金属有货币属性,一门门铜炮便是一堆堆的钱
若不是淮北民间已适应了货票交易,只怕淮北军大肆采买铜器的行为会在当地造成货币紧缩。
明日出征,是天雷营首次登场,武同、林承福自然知道陈初在天雷营上砸了多少钱,纷纷憋着劲想要来场一鸣惊人的表演。
是以,当陈初要求他们现场演练一番的时候,副营正兼技术骨干林承福当即主动请缨,带着军士为陈初演示了从行军状态到战斗状态的全套操作。
行军状态的铜炮安放在特别加固的大车上,车上有契合铜炮的木模,以纺织运输过程中,炮身颠簸。
两名军士跳上大车,麻利拆卸油布制成的炮衣。
另有一队军士迅速在地上挖出三个两尺多深的竖坑,随后抬来三根大腿粗的木材,一头埋入竖坑内压紧,另一头于空中相交固定。
再挂上滑落组,便形成了一个简易吊车
吊运炮身,将炮身装在炮架上,填药、装弹,最后林承福伸直右臂,竖起大拇指,以跳眼测距法瞄准。
最后开炮
一直默默数着数的陈初,粗略测算出,从遇敌到开炮,至少需要一刻钟的时间。
如果是野战,移速甚慢的天雷营基本发挥不出多大作用也就能在敌人不知道这玩意儿时啥、未作防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让天雷营从容完成阵地布置。
不过,作为城防,提前将炮位固定于一处,倒更有用。
这边,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后,随着黑烟散去,两里多外的一块巨石上出现了一个明显豁口。
林承福一脸兴奋,走到陈初身前,抱拳道“校长,幸不辱命,一发击中”
就算陈初不算太满意,也没泼冷水,笑道“不错待日后上了战场,不可惊慌不要给咱淮北军丢人,不要辱没了你爹爹的威名”
林丰的灵位,至今供奉在蔡州西的英烈堂内的显眼位置,日日受袍泽、百姓香火。
午后,陈初离了牟驼岗,又在城内见了邝思良、冯国邦。
两人八月刚离京,此次来京都带了几十到上百不等的马军,用他们的话说,是来为陈大哥助战的。
陈初却清楚,两人目的怕是和死皮